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31.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在冠心病中的发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9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44例和稳定型冠心病组4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炎性标志,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以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军事五项运动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波  孙云峰  苗丹民 《医学争鸣》2004,25(22):2045-2047
目的: 探讨军事五项运动员的人格特点.方法: 军事五项队34名队员、空中交通管制员61名、电子对抗团战士155名分别完成16-PF测验;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被试的16个因子分,并对不同等级运动员16个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① 3组被试16个因子得分除稳定性和世故性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方差主要来源于组间;军事五项运动员乐群性、恃强性、敢为性、紧张性和兴奋性较高,怀疑性、忧虑性和独立性较低(P<0.05);②国际级健将,国家级健将和一般运动员仅在乐群性、兴奋性和独立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国际级运动员各因子得分变化较少,国家级和等级运动员的变化较大.结论: 军事五项运动员的人格特点具有特殊性,国际级健将人格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58岁,2010年10月22日19:40劳累、温泉洗浴后突感心前区手掌大小剧烈压榨性疼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濒死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具体不详),晕厥1次,表现为面色发紫,呼之不应,约数分钟后自行清醒,于2010年10月22日以剧烈胸痛伴晕厥到当地医院诊治,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未行特殊处理,22:07时呼120转院.接电话后立即赶往(22:36),当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50次每分,Ⅱ、Ⅲ、AVF ST段抬高0.1到0.2毫伏,Ⅰ、AVL ST段压低0.05-0.1毫伏,V5-V6T波低平.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研究并分析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MRI检查的1 529名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6名、女性693名,年龄14~93(53.6±13.2)岁;BAT摄取18F-FDG阳性者31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18名,年龄16~61(33.3±11.6)岁。分析BAT摄取18F-FDG的PET/MRI影像学表现,选取18F-FDG摄取增高部位[以周围肌肉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临界值],采用三维勾画法勾画感兴趣区,计算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SUVmax和SUVmean与性别及摄取部位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检查当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PET/MRI图像表现为颈部、锁骨上区、纵隔、脊柱两旁及肾上区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的片状、结节状及串珠状的18F-FDG高摄取灶,MRI图像的T1加权成像(WI)、T2WI均呈高信号,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未见高信号。(2)BAT摄取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男性和女性BAT摄取18F-FD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15);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年龄、BMI和检查当日气温均明显低于阴性者[(33.3±11.7)岁对( 54.1±13.5)岁、(21.89±2.79) kg/m2对(24.01±3.26) kg/m2、(7.5±6.5)℃对(16.5±1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5.15、?8.97,均P<0.001)。(3)BAT摄取的SUVmax和SUVmean均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45~?0.36,均P<0.05),与摄取BAT部位数量呈正相关(r=0.61、0.59,均P<0.001),与性别和检查当日平均气温均无明显相关性(r=0.01~0.29,均P>0.05)。 结论 在18F-FDG PET/MRI显像中,BAT摄取存在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性,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年轻、偏瘦者较易出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基于PET/MRI影像联合脑功能分析在检出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0例癫痫患者,均进行头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检查前注射脱氧葡萄糖(FDG)休息30 min后行PET,再行MRI,并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PET/MRI影像结果采用视觉分析、半定量分析及脑功能分析判断可能病灶,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PET/MRI影像及脑功能分析在检出癫痫患者致痫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10例癫痫患者病理结果为脑皮质发育不良60.00%(66/110)、海马硬化34.55%(38/110)、节细胞胶质瘤5.45%(6/110)。致痫灶定位于额叶8.18%(9/110)、枕叶9.09%(10/110)、颞叶82.73%(91/110)。110例癫痫患者PET/MRI显像视觉分析与软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69例(62.73%)患者PET/MRI视觉分析与软件定量分析结果一致;31例(28.18%)患者PET/MRI显像结果为阴性,其中包括疑似病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前列腺癌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PET/MRI)影像学特征,探讨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组织学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和PET/MRI图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影像学结果,并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和PET/MRI对病灶定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9±0.25 vs.3.2±0.26)有统计学差异(P0.05),PET/CT和PET/MRI探查原发性前列腺癌阳性结果(11例vs.18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探查周围组织(1例vs.4例)、盆腔淋巴结(4例vs.4例)及骨盆(6例vs.5例)的转移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8)F-FDG PET/MRI诊断原发性前列腺具有优势,在探查周围侵犯、盆腔淋巴或骨盆转移时和PET/CT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有助于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及分期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38.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导致的不孕主要是因为内分泌紊乱,表现为40岁前促卵泡生成素(FSH)上升,窦卵泡计数(AFC)下降,妊娠率5%,流产率 75%。中药及针灸治疗可以改善DOR患者的FSH及窦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虽然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为广大不孕女性带来希望,但成功率仍不是很理想,并且反复促排卵及胚胎移植会过度刺激卵巢而出现竭泽而渔现象,导致卵巢储备功能急剧下降。通过对一例应用中医补肾宣郁法配合指针疗法治疗反复IVF三次失败后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成功妊娠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中医药及针灸干预在IVF辅助生育技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从建库至今发表的国内及国外文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为中药对照西药激素及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对照西药激素两个组别分别进行研究。同时采用辨证论治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降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激素;在降低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升高抗苗勒管激素(AMH)方面,中药联合西药激素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当然,本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较低,因此,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提高其科学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补肾宣郁方益经滋癸饮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西医诊断符合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益经滋癸饮颗粒剂及坤宝丸治疗,嘱患者自月经期第5天开始服用,早晚各服1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药。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宣郁型方药益经滋癸饮在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方面优于中成药坤宝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