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22.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肺癌分别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132例Ⅰ期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进行分组手术,即肺段切除组(63例)和肺叶切除组(69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个数、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1年肺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较肺叶切除组长,术后总引流量较肺叶切除组少,住院天数较肺叶切除组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个数、术后第1天引流量、引流天数以及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年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肺段切除组术后FVC、FEV1、MVV 3项指标下降较肺叶切除组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vs.14.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均较好,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导管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耐受应激环境能力。方法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法和细菌计数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应激环境耐受能力。结果表皮葡萄球菌1457菌株和5株导管分离菌株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之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导管分离菌株与1457菌株的游离细菌和被膜细菌的生长能力、对高分子材料的黏附能力、对过氧化氢的氧化应激耐受能力和对乙醇耐受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分离菌株与产生生物被膜的表皮葡萄球菌1457菌株具有相近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耐受应激环境能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调查分析千岛湖成为杭州市主城区水源前后, 杭州市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方法自2012年起, 每年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杭州市主城区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 测定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20年杭州主城区3类水样总放射性活度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 3类水样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千岛湖湖水中总α(0.008±0.000)、总β(0.034±0.013)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小于钱塘江下游段和东笤溪,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35, -4.058, -2.181, -4.577, P<0.05);千岛湖供水前后, 杭州市主城区的出厂水和末梢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2020年, 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总放射性水平较低, 处于安全水平。千岛湖水总放射性水平低于钱塘江下游段和东苕溪, 千岛湖成为主要水源后, 未对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总放射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成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试验方法,入选1930例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d。随访观察采用标准操作规程(SOP),观察12周、24周、36周、52周的生化、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1930例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52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6.42%、28.55%、37.25%、43.32%,ALT复常率分别为29.69%、49.02%、56.42%、62.95%。治疗24周、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59%、19.38%。随着疗程延长,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越高。治疗52周时耐药率为0.17%。不良反应率0.72%,极少数病例出现尿常规轻微异常,未发现肾功或生殖系统受损。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在51例 PLC 患者,选取17项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参数,分析 PLC 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血清 AST 水平(P〈0.001)、是否伴有肝硬化(P〈0.001)、肿瘤包膜是否完整(P=0.003)和血管侵犯(P=0.006)与早期复发相关;通过 Kaplan-Meier 法和 Cox 风险比例模型筛选发现有肝硬化(风险比=2.865,95%可信区间为1.846~8.466,P〈0.001)、肿瘤包膜缺失(风险比=3.357,95%可信区间为1.526~6.949,P=0.002)和血管侵犯(风险比=2.230,95%可信区间为1.094~4.548,P=0.027)是 PLC 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肝硬化、肿瘤包膜缺失和伴有血管侵犯等危险因素的 PLC 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期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PICU中人腺病毒( human adenovirus,HAdV)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住院的HAdV感染患儿87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方法进行HAdV及其亚型检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等10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对HAd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7例HAdV肺炎患儿中, HAdV-3感染占35.6%(31/87), HAdV-7感染占52.9%(46/87),HAdV-4感染占2.3%(2/87),8例未定型;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7.6%(24/87),其中87.5%(21/24)是2种混合感染,12.5%(3/24)是3种混合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发生混合感染的占50.0%(12/24),与人博卡病毒混合感染的占20.8%(5/24)。 HAdV-7感染患儿中73.9%(34/46)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而 HAdV-3感染患儿中51.6%(16/31)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χ2=4.045,P=0.044)。 HAdV-7感染患儿发生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比例大于HAdV-3感染患儿[47.8%(22/46)vs.22.6%(7/31),χ2=5.027,P=0.025]。结论 HAdV是广州地区PICU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可导致重症肺炎。 PICU中发现3、7、4型HAdV感染,7型HAdV肺炎患儿所占比例和临床表现较3型更多、更危重。 HAdV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8.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在职人员接受培训需求调查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在职人员接受培训需求调查的现况及相关因素,提示培训管理部门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工作。方法问卷调查1168名国家级、省级、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在职人员接受培训需求调查的现况。结果总培训需求调查率为24.0%,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在职人员的培训需求调查率为29.4%,明显高于省级的18.3%和地县级的16.4%(P<0.01),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调查率为38.6%,明显高于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的6.5%(P<0.01)。结论当前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覆盖面偏低且不均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切实掌握在职人员的各种培训需求,为科学、合理制订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161例不明原因肝损害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161例患者平均年龄(40.18±8.99)岁,男性158例(98.14%),病理诊断轻度肝炎128例(79.50%),中-重度肝炎33例(20.50%)。经过统计学分析,轻度酒精性肝病患者饮酒时间和累积饮酒量低于中-重度患者(U=2.571,P=0.006;U=2.818,P=0.005)。轻度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水平低于中-重度患者(U=3.616,P=0.000;U=3.618,P=0.000;U=4.198,P=0.000;U=6.129,P=0.000),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U=1.843,P=0.065)。结论饮酒持续时间和累积饮酒量与酒精性肝损害密切相关,AST、TBIL、ALP、GGT增高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推测上述指标是酒精性肝病轻重程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转归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病毒感染仍是首要原因,占比38.17%,其次为病因不明36.95%及药物引起(22.75%).病因变迁:2002年至2005年,病毒感染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首要病因,占比58.2%~50%,尤其是嗜肝病毒感染(HAV+ HBV+ HEV) 53.5%~44.4%.从2006年嗜肝病毒感染明显下降,而不明原因及药物所致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09年不明原因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患者总体改善率为34.81%,其中HEV感染所致的预后好于不明原因(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发生改变,不明原因所致逐渐增多并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不同病因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