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考察助溶剂丙二醇(PG)与HS 15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300 mg·kg-1的APAP构建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检测造模后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肝脏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含量、肝组织形态学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分析比较造模前分别采用PG (40%,v/v)与HS 15预处理对APAP致肝损伤模型的影响。采用体外小鼠肝微粒体孵育试验考察PG与HS 15对CYP2E1的抑制作用。结果: PG预处理7 d对APAP致肝损伤模型具有减轻损伤作用,而HS 15对APAP致肝损伤模型的构建无明显影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模型组CYP2E1蛋白表达量相比,PG预处理组有显著变化(P<0.01),而HS 15组无明显差别。体外酶孵育实验显示1%(v/v) PG对CYP2E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PG可干扰APAP肝损伤,不适合用作APAP及相关肝保护药物的溶媒,其机制与PG可抑制CYP2E1酶活性有关;HS 15对该模型无明显影响,可用作APAP肝损伤研究的溶媒。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盐酸帕罗西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蛋白结合率。方法:以盐酸普萘洛尔为内标,血浆和脑组织匀浆样品采用醋酸乙酯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其中色谱柱为Eurospher 100-5 C18柱(250 mm×4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乙胺水溶液=35:65(磷酸调pH值至3.5);柱温: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95 nm,发射波长350 nm,进样量:20 μL。蛋白结合率的测定采用平衡透析法。结果:血浆和脑匀浆液中盐酸帕罗西汀在0.05~1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与脑匀浆液基质提取回收率均>7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0%。磷酸盐缓冲液盐酸帕罗西汀在0.005~0.5 μg·m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0.005 μg·mL-1,且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当血浆和脑匀浆液中盐酸帕罗西汀质量浓度为1.0,3.0,6.0 μg·mL-1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6.14±0.38)%,(96.07±0.88)%,(97.25±0.23)%;脑组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84±0.031)%,(99.83±0.021)%,(99.80±0.04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样品中盐酸帕罗西汀含量的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盐酸帕罗西汀蛋白结合率高,只有极少的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普流罗尼克(Pluronic F127,F68,P85,P123对小肠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Pluronic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以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为荧光探针,评价各种Pluronic辅料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R-123细胞蓄积的影响,细胞内的R-123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同时考察了Pluronic P123和F127对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除了L61,经Pluronic处理后的细胞生存率都在80%以上,表明在蓄积实验中的细胞活性没有受到Pluronic的影响。在抑制剂维拉帕米和不同浓度的Pluronic(0.001~50 mg·mL-1作用下,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R-123在Caco-2细胞的蓄积作用,同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接近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细胞蓄积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Pluronic浓度的继续增大,蓄积作用又逐渐减弱。不同浓度的Pluronic P123和F127对P-gp 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蓄积实验结果表明,Pluronic F127,F68,P85和P123可以通过抑制P-gp的作用改善药物的吸收,抑制P-gp ATP酶活性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联合使用Pluronic,有望提高P-gp底物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的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分别研究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吸收部位、不同灌流速度以及胆管结扎与否对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大鼠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和胆管结扎与否对雷帕霉素微乳的吸收百分率(P%)、吸收速率常数(Ka)以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灌流速度和大鼠肠段不同吸收部位对P%、Ka以及Papp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回肠的P%、Ka和Papp值显著大于其余各肠段(P<0.05),结肠段吸收参数值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P<0.05);同等药物质量浓度下,自微乳化制剂的肠吸收参数值显著高于市售口服液制剂。结论:雷帕霉素自微乳化制剂吸收速率常数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和大鼠肠段不同吸收部位有关(P<0.05)。胆汁排泄和胆汁分泌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影响药物肠道吸收。药物在大鼠小肠主要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吸收,RAPA微乳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其中回肠吸收最好,且全肠吸收效果优于市售雷帕霉素口服液。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TJ0711盐酸盐的浓度的测定方法,测定TJ0711盐酸盐在人标准血浆和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考察其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特性。方法: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总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大鼠灌胃给予TJ0711盐酸盐30 mg.kg-1,测定10,25,60,180 min TJ0711盐酸盐在各组织中的含量。结果:当TJ0711盐酸盐的血药浓度为0.5,2.0,4.0,8.0μg.mL-1时,其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8.7±2.3)%,(87.8±1.0)%,(85.8±2.0)%和(86.8±0.9)%,在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1±0.8)%,(89.8±1.4)%,(90.4±1.0)%和(90.4±1.7)%。药物在大鼠体内以肾、肝、肺中分布较多,脑和脂肪组织也能检测到药物,绝大多数组织的药物含量在给药后10 min或25 min最高1,80 min后药物含量显著下降。结论:TJ0711盐酸盐在人和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均属于高度结合(>80%),且不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发生变化,但在人和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介绍一类新型多肽类药物胃肠道吸收促进剂Thiomers/GSH体系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Thiomers/GSH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该体系作为一类全新的黏膜吸收促进剂,有望使许多的多肽类药物口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坎地沙坦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坎地沙坦含量.方法:采用Europspher-100 C18柱,以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66:34,磷酸调pH至2.4)为流动相,缬沙坦作内标,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265 nm,发射波长为395nm.结果:血浆中坎地沙坦浓度在2.23~557.5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低、中、高3个浓度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57.84%,55.82%,55.23%和91.94%,93.37%,96.4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浆中坎地沙坦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环孢素的全血浓度测定方法;以市售新山地明(NeoralR)为参比制剂,研究自制环孢素固体分散体(CsASD)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两组SD雄性大鼠分别单剂量给予CsA-SD和NeoralR,按设计采集48 h内动态血标本,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后Ne-oralR和CsA-S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 029.7±405.8)ng·ml-1和(3 958±1 455)ng·ml-1,tmax分别为(1.54±0.57)h和(1.90±0.51)h,AUC0→48分别为(75 072±25 453)ng·h·ml-1和(84 861±26 392)ng·h·ml-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以NeoralR为参比制剂,单剂量给药时CsA-SD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04%.结论:环孢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显示与市售新山地明相近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9.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化疗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抗肿瘤天然药物是化疗药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药剂学进入了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时代;同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抗肿瘤新药的发现,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与广泛,利用药物制剂新技术、新辅料开发中药新剂型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将近年来抗肿瘤天然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30.
To investigate the dispositio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ML12 after intravenous (iv) administration in rats, the compound in plasma or in tissue was extracted into ethyl acetate under basic condition and was determined by HPLC after extracted by dilute sulfuric acid.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emission wavelength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were 278 nm and 307 nm, respectively.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software 3P97 to calculate the main pharmaceutical parameters of ML12. At dose of 5 and 10 mg/kg,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rug from plasma was found to be kinetically linear, but when the dosage was 20 mg/kg, a non-linear feature was observed. The highest level of ML12 was found in the kidney. Distribution of ML12 after iv administration was extensive and the concentration-time profile was found to be fitted to an open two-compartmen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