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560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88篇
  6篇
中国医学   143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具有致病力强、病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率大幅度增长,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Hunt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nt综合征亦称耳带状疱疹或膝状神经炎 ,1870年由Hunt记载而被命名。该病较少见 ,临床表现为耳、面部带状疱疹伴剧烈疼痛 ,还可伴有面瘫、眩晕和恶心呕吐等症状。近年来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11例Hunt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3.
正1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48岁女性,因头痛8小时,意识障碍5小时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1+月前患者因"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出院后一直口服"华法林"(具体剂量不详)治疗。查体:神志昏迷,GCS评分7分,无睁眼反应,无言语反应,肢体刺痛定位。颈阻阴性。右侧瞳孔约6mm,左侧瞳孔约5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力查体不合作,无法查出,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入院后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62.50se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5.17,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67.20sec,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贴敷在癌性疼痛(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癌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贴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命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和家庭/社会状况等FACT-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化癌痛干预基础上采用中医穴位贴敷,可降低癌痛患者VAS评分和负性情绪评分,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规范化癌痛干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4年7月~2021年2月发病4.5h以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合并有脑室旁白质病变(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s, PWMLs)或深部白质病变(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 DWMLs)的前循环AIS患者129例。根据Fazekas评分量表评分分为PWMLs组(2~3分)和DWMLs组(2~3分)。根据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部位WMLs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PWMLs组与DWMLs组在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WMLs组脑卒中复发比例、预后不良发生比例均明显高于DWMLs组(P均<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溶栓前血糖(P=0.028),血同型半胱氨酸(P=0.001)、溶栓前NIHSS评分(P<0.001)、TOAST分型(P=0.038)、WMLs部位(P=0.025)、脑卒中复发比例(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PWMLs较DWMLs(OR=8.92,P=0.037)溶栓前NIHSS评分(OR=1.67,P<0.001)、脑卒中复发(OR=19.97,P=0.003)是前循环AIS静脉溶栓90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有PWMLs的前循环AIS静脉溶栓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更高,发病后90天神经功能恢复更差。与DWMLs比较,PWMLs能够更好地预测前循环AIS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 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入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侧凸Cobb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O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O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O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77.
山茱萸对衰老大鼠蛋白质非酶糖化及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山茱萸醇提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体内蛋白质非酶糖化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佳木斯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41只纯系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青年组(n=10)、衰老组(n=9)、山茱萸醇提液大剂量组(n=11)和小剂量组(n=11)。青年组每日上午颈背注射生理盐水60mg/kg,同时灌温开水6周;其他组每日上午60mg/kgD-半乳糖颈背注射6周制造大鼠衰老模型,大、小剂量组同时灌服5,2.5g/kg山茱萸醇提液。测定各组大鼠糖化胸主动脉、尾腱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应用DNA拖尾率表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拖尾率越高,DNA损伤越重。结果:41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衰老组大鼠尾腱、胸主动脉糖基化终未产物含量为(41.247&;#177;3.970),(25.540&;#177;3.429)AU/mg,比青年组增多【(18.647&;#177;2.341),(12.475&;#177;2.314)AU/mg,P&;lt;0.01】,山茱萸醇提液大剂量组【(22.479&;#177;1.749),(16,607&;#177;1.919)AU/mg】和小剂量组【(29.129&;#177;4.833),(21.755&;#177;2.342)AU/mg】均比衰老组低。②DNA拖尾率以衰老组最高,为(73.633&;#177;4.507)%,小剂量组【(54.841&;#177;3.265)%】和大剂量组【(46.377&;#177;4.643)%】比衰老组低,但高于青年组【(39.069&;#177;3.601)%,P&;lt;0.01】。结论:山茱萸醇提液可抑制体内蛋白质非酶糖化、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甘露醇治疗脑外伤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KI)及阿魏酸钠对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医院需要使用甘露醇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56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给予甘露醇150-200 g/d,低剂量组给予75-150 g/d,连续7 d,观察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将发生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常规对照组)基础上,阿魏酸钠组加用阿魏酸钠30 mg静脉滴注,连续10 d,观察AKI的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高剂量组AKI发生率为49.22%,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24.22%(P〈0.05);AKI患者经对症治疗后肌酐、尿素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阿魏酸钠组较常规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AKI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阿魏酸钠组为97.87%,高于常规对照组的91.49%(P〈0.05);甘露醇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8%,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3.13%(P〈0.05),而在AKI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AIK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甘露醇,阿魏酸钠联合常规治疗能提高AIK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脑外伤患者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小儿哮喘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小儿哮喘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儿行抗感染、抗炎、抗喘、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能调节患儿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使CD4+、CD4+/CD8+、NK细胞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短期大剂量爱普列特联合坦络新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爱普列特10 mg,口服,2次/d;坦络新0.4 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爱普列特5 mg,口服,2次/d;坦络新0.2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尿管拔除率及拔除时间,两组恢复自主排尿患者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7例拔除尿管,尿管拔除率为90.00%;对照组11例拔除尿管,尿管拔除率为55.00%;观察组尿管拔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7例恢复自主排尿患者平均最大尿流率为(14±4)ml/s,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25±6)ml;对照组11例恢复自主排尿患者平均最大尿流率为(10±3)ml/s,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40±8)ml;观察组平均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5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而停止服药或减量服药。结论短期大剂量爱普列特联合坦络新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安全,有效,可避免或推迟手术及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