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AMI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n=8)、对照组(n=8),另设假手术组(n=8)。药物组给予黄芪总皂苷水溶液2.5 mg/(kg· d)腹腔注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处死大鼠。心肌组织取材,Ⅷ因子染色计数微血管数( MVC)及微血管密度( MVD),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药物组及对照组大鼠缺血心肌MVC、MVD均高于假手术组,且药物组MVC、MVD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及对照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药物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总皂苷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同时可上调缺血心肌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2.
青蒿道地药材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青蒿入药有2 000多年的历史,根据现代研究结果推断,1 700多年前的《肘后备急方》中所记治疗疟疾的青蒿应该来源于黄花蒿。基于本草资料从治疗暑热、截疟等方面,青蒿的道地产区应在历史上的荆州(今湖北)及其周边地区;从抗疟成分青蒿素含量高低的角度,青蒿道地产区应在重庆、广西及周边省份。研究表明:黄花蒿在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抗疟用青蒿素含量较高;黄花蒿放置半年后青蒿素可降解30%左右,一般需放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野生黄花蒿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试验田选育出的黄花蒿其青蒿素质量分数最高可达2%。  相似文献   
113.
17例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对17例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SP的临床特点和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仅发现单发病灶,脊柱5例、扁骨5例、长管状骨2例,平片及CT呈膨胀溶骨性破坏边界较清晰,骨皮质变薄和断裂,软组织肿胀较明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稍长T1稍长T2信号,明显均匀强化.椎体可见压缩性骨折,附件受累,位于硬膜外并相应的脊髓受压;骨外5例,平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CT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似,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MRI平扫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全身骨ECT扫描病灶区呈中度-高度核素浓聚.PET/CT呈中度-高度不均匀葡萄糖代谢增高,SUV值6.3~8.6.治疗约一个月后,软组织往往明显消肿,骨质破坏区逐渐成骨,PET/CT复查,骨破坏区及周围软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SUV值降低到2.0以下.结论:SP常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比多发性骨髓瘤小,全身症状不明显,病变部位不同则表现也各不相同,但病变边界均清楚.CT和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MRI还可无创性评估骨髓侵润,发现X线平片和CT所不能显示的脊髓受压.PET/CT用于追踪治疗效果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4.
为贵州省栽培太子参的引种栽培选址和合理生产布局,以及GAP种植基地选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确定生态因子的贡献率,利用Arc Map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太子参的适宜生长种植区,量化太子参最优生境范围,并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贵州太子参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施秉县、黄平县、凯里市中东部、岑巩县、余庆县南部、铜仁市西部等地区。太子参最适宜区面积达6 405.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4%。土壤类型、最暖季降水量、坡向、坡度、最暖月最高温、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干月降水量这7个生态因子对太子参的生长影响最大。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准确对贵州栽培太子参的最适宜种植区和最优生境进行了科学综合评价,建议将黔东南州的岑巩县和镇远县作为值得开发的太子参潜在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15.
运用Maxent模型对气候因子进行逐层筛选分析,综合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2个内在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气候因子与太子参化学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基于关键气候因子明确太子参品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多糖与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该指标并不是气候主导型的代谢物质。而太子参环肽B可与降水量构建回归模型,且区划结果显示,太子参环肽B含量总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全国降水量变化情况相一致,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太子参药材中太子参环肽类物质积累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16.
中药多种植在自然环境条件适宜而地形复杂的山区,种植地块分布零散,传统调查方法很难获得准确的种植面积。通过研究基于遥感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为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安徽省宁国市前胡种植为例,分别以30 m分辨率的Landsat-8和16 m分辨率的国产"高分一号"(GF-1)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利用前胡在不同时相的影像光谱特征变化来提取宁国市耕地中的前胡种植区域,其次利用与前胡套种的山核桃幼林的纹理和光谱特征来提取宁国市林地中的前胡种植区域。结果表明:利用30 m和16 m空间分辨率影像提取的前胡种植面积分别为25 635.43,24 585.43亩(1亩≈667 m2)。与统计数据相比,16 m分辨率影像提取的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7.
植物雌激素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植物雌激素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 在实验组 (饮食中加入植物雌激素 )和正常对照组 (饮食中没有植物雌激素 ) ,喂养妊娠雌性大鼠 ,子一代雄性大鼠继续喂养同样饮食 ,雄性大鼠出生后 18天处死 ,观察大鼠体重、睾丸及附睾重量、测定血清中激素水平变化、生精细胞和Sertoli细胞数量、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实验组 ,大鼠的体重和睾丸重量减轻、生精细胞和Sertoli细胞数量降低、血清中FSH浓度升高和雌激素受体不表达 ,血清中FSH浓度和Sertoli细胞数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胎儿期和哺乳期暴露植物雌激素可影响雄性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18.
云南省2001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云南省HIV/AIDS流行现状和趋势。方法:采用哨点监测、现患调查、高危人群常规筛检和自愿匿名检测4种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了HIV流行资料,收集全省AIDS病例报告资料。结果:2001年全省共监测各类高危和重点人群95755人,发现HIV新感染者1503人,诊断艾滋病病人151人,死亡91人。哨点监测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27.1%(1.1-75.0%),思茅和昭通上升明显,7个地区静脉吸毒HIV感染率达高水平流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2.7%(0-13.4%),其中德宏州瑞丽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率为13.4%;女性就诊者为2.3%(0-7.4%);孕产妇HIV感染率为0.2%(0-2.2%),陇川、楚雄和丽江上升明显;其中德宏州陇川县医院孕产妇HIV感染率为:2.2%;暗娼、嫖客HIV感染率分别为2.0%、1.8%,高流行地区医院无关联人群HIV感染率为1.6%,献血员0.02%,自愿匿名检测检出率为8.0%。感染者主要为20-30岁汉族男性静脉吸毒者,以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分布于我省德宏、红河、昆明、临沧和大理。结论:云南省HIV流行经静脉吸毒人群蔓延到全省,部分地区感染率快速上升,并且已进一步造成性乱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高流行区医院无关联人群、孕产妇人群HIV流行率超过1%,预示AIDS病例将快速增加,预防和阻断母婴传播更是迫在眉睫,全省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加强宣传教育和对高危人行为监测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9.
关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材名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常用中药材、源于濒危物种的中药材及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名录,分析整理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的种类,并应用Excel对各类文献收载中药材种类的异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977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合计894种,《中国道地药材》、《生活中的300种道地药材》、《中华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图典》共收载道地药材495种,《中国常用中药材》、《常用中药材用法用量》共收载常用中药材3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红皮书、限制进出口等濒危中药材共280种,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统计数量的中药材有360种。由于各类文献编著的目的不同,在收载中药材名录方面,药典的一致性比较高,珍稀濒危的一致性比较低。85%以上的道地药材和常用中药材被药典收载过,80%以上的常用中药材为道地药材,药典和道地药材中有10%~20%的需要保护。结合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实际,经过统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需要统计资源量的中药材563种,需要进行资源变化情况监测的中药材457种,需要进行濒危情况评价的中药材280种。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