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570篇
内科学   301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794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87篇
  5篇
中国医学   351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情况,为手足口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核酸。结果:2010年共检测1238例手足口病例,其中重症病例122例。所有病例中,EV71阳性率为43.29%,CA16阳性率为11.14%;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75.4%,CA16阳性率仅1.63%;死亡病例均为EV71阳性。5月份病例数最多;城乡结合部为重症病例高发区。3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重症高发年龄段。结论:EV71和CA16是引起深圳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中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最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50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聚类后的4种人格中外向稳定型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外向不稳定和内向稳定介于中间,内向不稳定型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③聚类后的4种人格类型个体在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心理问题.结论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人格与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午餐在外就餐与儿童肥胖等代谢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哈尔滨、北京、济南、上海、重庆、广州6个城市抽取6~13岁小学生7 083名,使用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及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体格检查和血压测量以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指标的测试。结果经常在学校、家里及在外就餐的儿童肥胖率(OR值95%CI)依次为10.1%(参照组),11.2%(1.01,0.84~1.2),11.3%(1.06,0.89~1.34),腹型肥胖的发生率依次为13.5%(参照组),16.1%(1.05,0.89~1.23),17.2%(1.24,1.03~1.51),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依次为0.8%(参照组),1.4%(1.34,0.79~2.26),1.6%(1.71,1.01~3.26)。调整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4个月内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等混杂因素后,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常在外吃午餐可增加儿童患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危险;学校午餐可为儿童提供更加均衡的营养摄入,应大力推广学校营养午餐,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镜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0K=12.949,95%CZ:2.148~7&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0.809-0.960)及0.799(95%C/:0.684~0.914)0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o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镜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995.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研究发现,lncRNA在基因表达、细胞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lncRNA GAS5(Growth arrest specific 5)在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结果上具有异质性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虽然GAS5和哮喘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但有证据显示GAS5与哮喘的关系密切。本文就GAS5与支气管哮喘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CD4+ T细胞是一类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它在激活后可分化为Th1、Th2、Th17和Treg等细胞亚群。其中Th17细胞是一类新型CD4+ 效应T细胞,在宿主防御各种病原体和炎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以调控细胞的新陈代谢、增殖、分化和生存等生命过程,并参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本文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Th17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张倩  杨灿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06-1008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应用CPM机辅助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分为改良CPM组、传统CPM组及未使用CPM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14天时膝关节功能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4天时3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改良CPM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传统CPM组与未用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CPM组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与未用C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改良CPM机的使用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小鼠牙龈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18只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拔除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即刻植入定制式种植体,愈合4周后模型组小鼠采用结扎诱导法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空白组和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空白组小鼠第0天(即结扎处理前)处死;对照组小鼠2周后处死;模型组小鼠采用5-0丝线环种植体颈部结扎处理2周后处死。获取各组小鼠上颌骨和牙龈组织标本,采用手术放大镜观察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大体形态表现,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和骨密度,RT-PCR法检测牙龈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小鼠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可见明显的红肿、质地变软和渗出,而空白组和对照组小鼠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无肉眼可见的炎症表现。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小鼠种植体近端、远端、颊侧和腭侧骨高度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种植体近端、远端、颊侧和腭侧骨高度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牙龈组织中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结扎诱导法成功建立了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小鼠模型,TNF-α在模型小鼠牙龈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