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21.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其在药物纳米控释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及其在药物纳米控释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查阅可降解聚合物及其在药物纳米控释系统中应用研究的国内外献。结果:医用纳米控释系统作为药物的载体具有很多优点,如它可通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及较小的不良反应,因而作为新的控释系统而被广泛研究。结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在药物纳米控释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常温下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法(栅控恒压电晕放电)制备得-2000 V聚丙烯驻极体,借助常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方法研究驻极体在储存和实验条件下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用紫外线消毒后的驻极体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实验、荧光探针示踪法研究在驻极体静电场作用下细胞的迁移和形态变化.结果 -2000 V驻极体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放置14 d时其表面电位稳定在初始值的70%,置于细胞培养箱28 h后其表面电位与0 h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驻极体静电场作用28 h时RAW264.7细胞向划痕区迁移、增殖能力增强,划痕面积减小.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驻极体静电场作用12和24 h时跨膜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加(P均<0.01).荧光探针示踪实验结果显示,驻极体静电场作用下RAW264.7细胞体积变大,发生延展,褶皱增多,生出板状伪足、丝状伪足等突足结构.结论 制备的-2000 V驻极体可在体外提供稳定的静电场并持续作用于细胞,其静电场促进巨噬细胞体积变大、发生延展、褶皱增多并生出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等突足结构,增强了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影响。方法 :负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以及联合负极性驻极体与5-Fu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4周后检测瘢痕增生指数,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平均光密度。结果 :负极性驻极体、负极性驻极体与5-Fu联合均可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抑制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且均可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密度、胶原的合成和胶原纤维束的排布,抑制创面形成增生性瘢痕。结论 :负极性驻极体可影响胶原束的排布,且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抑制胶原的合成。驻极体和5-Fu联用作用机制与驻极体类似,但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双语教学的内涵、课程设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物理化学双语教学,从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师资格认定、教学评估等方面人手,提出了一套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双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心功能及心、肝、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初步探讨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以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通过多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的呼吸、动脉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及对实验大鼠心脏、肝脏及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作用大鼠8h内,大鼠的呼吸波形图﹑颈动脉血压波形图和心电图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作用大鼠8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大鼠的心肌组织﹑肝脏组织和肾脏组织超微组织结构均正常,未见病理改变。结论: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实验大鼠的组织功能指标和主要细胞的超微形态均无负面影响,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和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SD大鼠皮肤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的透皮促渗机制.方法:以美洛昔康为模型药物,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负极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对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结果: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在12h内两者的等效表面电位均保持其初始电位的近85%以上;负极性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能使大鼠皮肤角质层脂质分子的定向排列发生改变,并使细胞间隙增宽,毛囊口径扩大;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作用大鼠皮肤2~4h后,出现皮肤角质层变薄,角质层之间连接松散,角质层外层细胞容易脱落,皮肤表面出现不连续性及裂隙增加、皮肤角质层层状类脂层的排列结构发生改变和毛囊口拓宽等现象.结论: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产生的恒定静电场能减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和加快药物的渗透速度,聚丙烯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在透皮给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巴布剂透皮给药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以卡波姆和聚丙烯酸钠作为凝胶骨架研制一种巴布剂给药基质.方法:通过均匀设计实验,以处方中高分子凝胶、填充剂、保湿剂、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为因素,以用量为水平,设计U*16(86)拟水平表,以剥离强度、黏着力和制剂外观作为考察指标,对试验结果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出最优处方.结果: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处方中各因素对剥离强度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柠檬酸、卡波姆 U10、丙二醇、聚丙烯酸钠7S;对黏着力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甘油、柠檬酸、高岭土、卡波姆 U10.结论:巴布剂的最优处方为卡波姆 U10∶聚丙烯酸钠 7S∶甘油∶丙二醇∶高岭土∶柠檬酸∶乙醇∶三氯化铝=0.5∶6.5∶27∶7∶1.6∶0.2∶8∶0.4.  相似文献   
28.
Nobiliside-A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黑乳海参的三萜皂苷Nobiliside-A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葡聚糖柱层析法、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优选出测定Nobiliside-A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结果:两种测定包封率的方法结果无差异.结论:可以采用微柱离心法方便、快速地测定Nobiliside-A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驻极体及联用氮酮对环孢菌素A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常温电晕充电的-500V,-1 000 V、-2 000 V聚丙烯为驻极体,1%、3%、5%的氮酮为化学促渗剂,利用透皮实验仪和HPLC,研究驻极体、氮酮以及驻极体联用氮酮对环孢菌素A溶液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不同表面电压的驻极体以及不同浓度的氮酮均能提高环孢菌素A的累积渗透量;-1 000 V驻极体与1%氮酮联用,环孢菌素A的累积渗透量较1%氮酮单独使用略有提高。结论负极性驻极体、氮酮对环孢菌素A均有促渗作用,负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没有明显联合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30.
【摘 要】 目的: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贴剂的药物释放规律。 方法:利用驻极体实验技术与药剂学方法研制驻极体5-Fu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驻极体5-Fu贴剂药物累积释放量,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将驻极体5-Fu贴剂药物释放规律模型化。 结果:(1)驻极体可以为5-Fu贴剂提供稳恒静电场,该静电场大小与驻极体等效表面电位正相关。(2)驻极体5-Fu贴剂内静电场可改变贴剂黏性,从而实现对5-Fu药物释放量的调控;电场越强,贴剂黏性越小,贴剂累积释药量(Q)越大。(3)驻极体5-Fu贴剂的释药规律满足以下回归方程:V>0时,Q=(0.003V+13.47)t1/2+0.136 6V1/2+47.574;V=0时,Q=13.767t1/2+48.052;V<0时,Q=(-0.003 8V+13.471)t1/2+0.162 2(-V)1/2+48.442。 结论:驻极体静电场可对5-Fu贴剂释药量进行调节,其极性和等效表面电位是调控驻极体5-Fu贴剂释药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