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本研究从茯苓残渣中提取得到茯苓碱溶性多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等方法对茯苓碱溶性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考察了茯苓碱溶性多糖和乙基纤维素(EC)的物理形貌,并重点考察休止角、松密度、振实密度、卡尔指数、颗粒间孔隙率、内聚力指数、豪斯纳比等指标,绘制粉末物理指纹图谱,采用多元分析法进行粉体学性能评价。采用直接压片法,分别使用茯苓碱溶性多糖和EC为不溶性骨架材料,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评价缓释片的基本性能,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并研究其释放机制。结果表明,茯苓碱溶性多糖是一种呈光滑片状结构的半结晶聚合物,堆积性、可压性均强于EC;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茯苓碱溶性多糖缓释性能强于EC,其所制备的缓释片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释放过程中片剂内部形成了孔隙结构,释放方式为孔道扩散释药。该研究结果对新型缓释材料的开发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2.
腺样体肥大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可以引起小儿鼾症、中耳炎及鼻窦炎等多种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口腺样体刮除术,随着鼻内镜技术及动力系统的应用,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成为目前腺样体切除术的主  相似文献   
863.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脑屏障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n=78),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高原缺氧假手术组(Hp sham)和高原缺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Hp SAH)。通过低压模拟舱(海拔5000 m)饲养4 d建立高原缺氧大鼠动物模型,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建立SAH大鼠动物模型。SAH后24 h,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和出血严重程度评估,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 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闭锁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结果 SAH后24 h, SAH组与Sham组、Hp SAH组与Hp Sham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64.
目的: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C57小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分离13.5~19.5 d胎鼠和2 d乳鼠的心室肌细胞并培养于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电极盘中48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鉴定并用MEA技术研究其电生理特性。并对生后1、7、14、21、28、35、>60 d的意识清醒未麻醉的小鼠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记录。结果:胎鼠心室肌细胞场电位时程(Field poten-tial duration,FPd)随发育而增加(P<0.01),乳鼠的突然明显缩短(P<0.01)。胎鼠心室肌细胞的搏动频率随发育而减慢。出生后小鼠的心律是窦性心律,平均PR、RR、QRS、QT、JT间期随发育逐渐缩短,7 d组比1 d组减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4、21、28、35和>60 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S-T段在1 d小鼠明显抬高,7 d组和14 d组逐渐降低,到35 d则基本回到基线。HRV随发育逐渐增加。结...  相似文献   
865.
"慎独"要求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道德规范行事[1]。放射治疗用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一定穿透力的放射线,给患者摆位治疗时即使出现有意或者无意的差错,即可能造成患者慢性积累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