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临床分离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考察本院1994年5月至1995年4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854株病原菌.前5位排列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属、金葡球菌、检测它们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是否含β-内酰胺酶,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性在10%以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在50%以上。定期系统的耐药性监测对监床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产质粒介导Ⅰ型头孢菌素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华南地区产β内酰胺酶中质粒介导的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菌株共1187株,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检测耐药性;质粒结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通用引物扩增各组基因及测序以确定AmpC酶基因型。结果 革兰阴性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阳性率为5.9%(70/1187),其中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大肠杆菌4.2%(19/451),克雷伯菌属4.7%(16/339),肠杆菌属2.1%(4/190),产碱杆菌属5.3%(1/19),不动杆菌属2.2%(1/45),总检出率为3.5%(41/1187)。药敏显示结合子对头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敏感。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为blaDHA-1基因和blaACT-1。基因,主要分布于克雷伯菌属和大肠杆菌属。结论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型以DHA-1和ACT-1为主。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动外排基因(qacB、qacJ、smr),探讨其在MRSA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计算机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外排泵基因(qacB、qacJ、smr)引物,用PCR和电泳分析方法检测124株MRSA主动外排基因;用利血平进行MRSA协同抑制试验,观察其对利福平和左旋氧氟沙星药敏性的变化。结果124株MRSA中检出外排泵qacB基因86株,检出率为69.4%;qacJ基因45株,检出率为36.3%;smr基因32株,检出率为25.8%。利血平抑制实验结果显示MRSA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值下降2~32倍,表明其耐药性降低。结论MESA存在qacB、qacJ、smr等多种主动外排系统,在其多重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质粒介导的克雷伯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qnr基因介导的克雷伯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株共200株,其中产酸克雷伯菌6株。PCR方法筛查基因,琼脂稀释法测MIC,质粒结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通用引物扩增各组基因及测序。结果200株细菌中筛查到带qnr基因的菌株共2株(其中产酸克雷伯菌1株),均对环丙沙星敏感。进一步确证实验中证实2菌株都含qnr基因。2菌株经结合实验后在选择平板上都有菌生长,而且对环丙沙星的MIC值均有30倍以上的的提高。2株菌均有gyrA Ser83→Tyr突变,产酸克雷伯菌株有parC Ser80→Ile突变。2株菌质粒PCR扩增的qnr产物测序结果与NCBI中qnr基因比对吻合率达100%。结论华南地区已有质粒介导的耐喹诺酮类菌株存在,它们能够跨种属转移,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释放细菌内毒素潜能和速率的不同。方法:选择5 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杆菌,比较4 h 期间游离内毒素,同时作菌落计数和细菌形态学检查。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杀菌作用和释放内毒素最快,但释放内毒素量较少;头孢他啶释放内毒素较快,量较多;环丙沙星释放缓慢,量中等;阿米卡星释放缓慢,量最小;头孢曲松致细菌丝状体形成,杀菌并释放内毒素最慢但量最大;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联合用药有协同抗菌作用,且明显减少头孢曲松释放内毒素的量,与单独使用阿米卡星释放内毒素的量近似。结论: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诱导细菌内毒素释放的量和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76.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表现HLA-D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肺泡巨噬细胞,贴壁分离及培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DR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① 肺癌及良性肺病患者,其肺泡巨噬细胞未经刺激,均已有部分表达HLA-DR,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② 干扰素-α(IFN-α)或脂多糖(LPS)刺激后,HLA-DR的表达均增加,且两者联合刺激优于单独刺激;③ 无论刺激与否,肺癌组荷瘤侧肺与非荷瘤侧肺比较,肺泡巨噬细胞表达HLA-DR的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结论 肺癌患者,尤其是肿瘤局部,肺泡巨噬细胞可能通过表达HLA-DR提高抗原递呈功能。IFN-α、LPS均能明显增强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陆坚  唐英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26(6):401-405,413
革兰氏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临床致病菌对新型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采用系统进化树的分析方法,对ESBLs的氨基酸残基进行排序比较可进一步细分为5个以上的亚群,同一亚群ESBLs的功能特征具有较大的相似性。ESBLs的产生机制可能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为基因转移,ESBLs的编码基因主要位于质粒DNA序列中,由耐药基因和调控序列共同组成,此抗性基因盒可以通过转座子(Tn)或整合子(Int)及某些未知的转移机制在质粒间、质粒与染色体间乃至同种或不同种属的革兰氏阴性菌间迁移扩散;其二为基因变异,某些窄谱β-内酰胺酶可以通过侧翼调控序列或耐药结构基因的突变,使其产酶效能得到大幅提高或使底物轮廓范围扩大,从而衍化为对多种氧亚胺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催化水解效能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78.
唐英春 《当代医学》2000,6(12):51-53
2000年11月10日由《当代医学》杂志社邀请广东地区30多位医学专家在广州市白天鹅宾馆,由锺南山院士主持进行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研讨会,会上5位专家从不  相似文献   
79.
80.
为了研究人类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白色念珠菌肺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小鼠被分成4组:①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②感染前皮下注射rhG-CSF;③感染后12h腹腔注射氟康唑;④rhG-CSF和氟康唑联合应用。结果显示注射白色念珠菌前4d,皮下注射rhG-CSF100μgkg-1d-1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白色念珠菌肺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白色念珠菌感染后24h,肺内中性粒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rhG-CSF和氟康唑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