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71.
异位ACTH综合征(EAS)约占库欣综合征的10%,其治疗仍相当困难.1928年Brown首次描述了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年后Meador和Liddle先后阐述了其生化特点.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对某氯化聚氯乙烯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采用国际化学品控制工具箱法。结果该项目存在有氯气、聚氯乙烯、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浓硫酸、氯化聚氯乙烯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拟建项目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基本能满足风险级别判定控制措施的要求,但固体物料配料处尚需增设除尘设备。结论采用国际化学品工具箱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较为合适,评价可信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1例低血钾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诊治经过,提高对类似病人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1例主诉为"发现低血钾、高血压14年"的26岁男性病人的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存在尿路失钾合并钠潴留.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生化检查,结合基因学诊断,确诊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予以低钠饮食及氨苯喋啶治疗后血压、血钾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 提示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以及合理安排生化检查顺序,有助于类似疾病的诊断.低钠饮食和氨苯喋啶对该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5.
当今尿液分析仪在尿液常规检验领域已广泛应用.该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废液泵容易出故障,导致废尿液不能及时排掉,使测定标本间相互污染,出现测试误差.而废液泵损坏后,单独购买废液泵既费时费力,又不经济.笔者采用下述方法修复了我科的两台尿液分析仪废液泵,经近一年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6.
头孢菌素类药对阳性液体培养物直接药敏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对阳性培养物的直接药敏临床应用价值及与标准法的符合率。方法 经Vital全自动血培养仪监测阳性血培养为例作直接药敏实验 ,并与取得纯菌后的药敏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者符合率为 >98%。而直接法时间比标准法提前了近 4 8h。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法缩短了检验时间 ,头孢菌素类药可直接用于阳性培养物的药敏试验 ,且与标准法药敏实验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观察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分析斜视矫正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91只眼)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于术前1d、术后1周、2周、4周分别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I)检查。并对其泪膜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斜视矫正手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时SI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FI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2周时SI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UT仍较术前缩短(P<0.05);术后4周时SIt、FI和BU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斜视矫正手术后早期泪膜功能明显异常,主要为泪膜的稳定性异常。  相似文献   
78.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安全使用角膜接触镜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广州市5所高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8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角膜接触镜基本知识与使用行为等.结果 大学生角膜接触镜的佩戴率为20.27%,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及月消费(元)的大学生佩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角膜接触镜知识得分为(7.38±4.39)分,有角膜接触镜佩戴经历者健康使用行为得分为(7.62±2.78)分;分类树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角膜接触镜知识得分的因素主要有佩戴经历、性别、专业与年级.结论 大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使用行为水平也亟待提高.应倡导开展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安全使用行为,保护大学生的眼部健康.  相似文献   
79.
用GeXP(基因表达谱分析)方法,对16例良性嗜铬细胞瘤、1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肽处理相关基因在恶性嗜铬细胞瘤组表达低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表达,其中QPCT、HSPA4L、RNF6、RNF128基因表达较低可能提示嗜铬细胞瘤的恶性潜能更大.  相似文献   
80.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1年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新发心房颤动(房颤)与保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 接受CRT治疗CHF患者5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房颤病史,于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进行程控随访及临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年随访结束时,54例患者中有12例(22.2%)出现新发房颤,其余42例保持窦性心律.窦性心律组术后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新发房颤组术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左心房内径及二尖瓣反流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左心房内径在窦性心律组较新发房颤组有明显缩小的趋势(P=0.057).亚组分析,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心功能、LVEF较术前改善(P<0.05),而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各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CRT术后新发房颤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显示为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P=0.046,OR=3.729)和新发房颤发生前的心房起搏比例(P=0.010,OR=1.050).结论 CRT术后新发房颤与二尖瓣反流程度加重和心房起搏比例增高明显相关.新发阵发性房颤一般不影响CRT疗效,新发持续性房颤CRT术后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