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方法。方法对339例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软组织损伤196例,颌骨骨折143例,根据病情需要经过急救处理后,进行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清创缝合术,颌骨骨折的微型或小型钛板的坚固内固定术。合并其他损伤病例经多科协作,给予相应的治疗处理。结果 196例软组织损伤患者均痊愈,无一例死亡。I期愈合187例,占95.41%,Ⅱ期愈合9例,占4.59%;143例颌骨骨折均I期愈合,其中4例3个月后钛板暴露,取出;143例患者咬合关系、张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颌面部损伤患者救治中需要重视整体观念,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决定救治的先后步骤,强调专科救治特点的同时,需要全面检查,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某合成氨厂2007—2008年一氧化碳(CO)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该厂CO质量浓度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个年度该合成氨厂工作场所空气中CO监测数据进行配对分析。结果CO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最高质量浓度为116.3 mg/m3,超标率18.2%;2008年最高质量浓度达994.6 mg/m3,超标率为90.9%。结论2008年工作场所空气中CO质量浓度明显高于2007年,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艺中CO气体输送管道密封性差,导致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骨盆三联截骨手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在我科采取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患者临床资料,共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12岁,平均8.2岁。术前进行Herring分型,术后3年进行Stulberg分型以及测量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双下肢长度差值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随访3~10年,平均5.3年。术前Herring分型:B型18例,B/C型13例,C型8例。术后38例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显示股骨头获得了良好的包容。Herring分型为B型、B/C型、C型的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优良率分别为94.44%、76.92%、50%,各Herring型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Herring B型(6.94±2.69)mm,B/C型(10.46±3.45)mm,C型(14.87±4.94)mm,各型(包括2例C型术后长度差20 m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Herring B、B/C与C型LCPD患者,可使股骨头获得良好包容,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术后跛行的发生,是改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功能以及减少残留畸形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在人工流产术中进行电针治疗,B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C组进行非经非穴电针治疗,D组不采取任何止痛措施。观察4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评估术中及术后3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时宫颈松弛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MAP、HR及SPO_2)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中及术后30 min VAS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宫颈松弛度分级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人流综合征分级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人流综合征分级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均能在人工流产术中发挥镇痛作用,有助于宫颈的扩张,并降低术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收住入院的常规治疗脓毒症相关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及ARDS的常规治疗,并予温开水鼻鉰,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饲通腑泻肺方,2组均连续治疗7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第7天血气分析、肠黏膜屏障、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第4天氧合指数、丙二醛,第7天氧合指数、二胺氧化酶、白介素-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碱剩余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腑泻肺方可改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氧合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86.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进一步临床研究发现,"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于2007年出版后,"圆运动"学说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东方肝木失敷和、中央脾土失备化、西方肺金失审平、北方肾水失静顺,皆可使南方心火失宣通而难升明。五运常性失司,五行圆运不通,故而痰瘀互结于内。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笔者试从"五行圆运动"角度浅论冠心病之"痰瘀互结",为该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理念。  相似文献   
87.
<正> 读了张秉正医师在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1年5卷3期)上提出对性接触史名词表达方法的建议,我们对此有同感。现就我们的认识谈一点肤浅看法。一、关于“不洁性接触史”:张文认为凡符合以下二条者,方可使用。(1)性侣不是妓女或嫖客。(2)患者就诊前已知性侣患有某种性病(经医院确诊)。我们在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的相关行为、态度、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血清流行病学对吸毒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HIV感染率为5.37%。静脉注射吸毒占吸毒人员的49.9%;静脉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率为64.19%;96.60%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针对该人群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纵切口与横切口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新鲜的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并得到随访的106例患儿的资料,男67例,女39例,年龄7.3~16.2 岁,平均年龄12.7 岁。61例手术采用肘内侧纵切口和45例采用横切口进行切开复位骨折,并用克氏针、空心钉或可吸收钉、棒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3~5周后行功能训练,待骨折完全愈合后再取出内固定。结果:获得随访106例,随访时间7~60月,平均随访时间25月。纵切口组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60.00±3.60) min;手术切口6~9 cm,平均(7.50±0.18) cm。横切口组手术时间20~30 min,平均(23.00±2.66) min;手术切口2.0~2.5 cm,平均(2.20±0.13) cm。1例术后发生骨不连,105例患儿术后2~3月随访X片显示骨折骨性愈合,无迟发性尺神经损伤表现。2种方法各有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拔针后神经损伤很快恢复,症状消失,无需进行二次手术。肘关节内侧无压痛,外观无明显外翻畸形,外翻应力试验稳定。肘关节功能评分:99例优,6例良,1例中。结论:经肘关节2种切口都可以用于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手术治疗,但肘内后横切口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易操作、花时少、愈合后瘢痕小的优点,是一种更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0.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Hirschsprung’s—Disease病(H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疗方法很多,并发症较多。1998年,墨西哥小儿外科医生De la Torte报道了I期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5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