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4种不同配伍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人工流产镇痛术的早孕妇女120例,ASA1~2级,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单纯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组(C组)和芬太尼+咪达唑仑组(D组)。记录术中丙泊酚诱导量、累积总量、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后1 min、5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C组丙泊酚的诱导量、累积总量显著低于A、B组(P均<0.05)。D组唤醒时间最短,与其他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B组麻醉后1 min时MAP、HR显著下降(P均<0.05),但在术毕都恢复正常,C、D组变化不大。C、D组与A、B组比较不良反应低(P均<0.05),D组体动率最高(50%)。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镇静药应与镇痛药联合应用,4组配方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最好,麻醉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生化汤促进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生化汤口服,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脐灸,D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脐灸和生化汤口服。比较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和宫腔积血情况D组均少于其他各组(均P0.05),C组少于A、B组(均P0.05),B组少于A组(P0.05);子宫内膜修复组间比较,D组最优(P0.05),C组次之(P0.05);月经恢复时间组间比较,D组最短而月经量最多(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A组(均P0.05)。结论:脐灸联合生化汤口服能有效促进人流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症状,利于月经的正常复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脐灸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7例、B组38例和C组37例。A组采用电针治疗,B组采用脐灸治疗,C组采用电针配合脐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MTL、GAS和VIP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MTL、GAS和VIP含量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86.5%,B组为81.6%,C组为97.3%。C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脐灸是一种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05例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无禁忌症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A组55例,术前1小时宫颈内放置米索前列醇1片,术前消毒后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并用浸透药液的棉签插入宫颈2min后取出手术;B组50例,不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出血情况和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结果:A组孕妇术中镇痛效果和宫颈松弛明显优于B组(P均<0.01),RAAS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2组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前宫颈内放置米索前列醇、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宫颈软化、扩张、术中疼痛减轻有显著的效果,从而避免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邬素珍  许焕英 《新中医》2019,51(4):187-191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联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HR-HPV感染但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正常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 22例、单纯过继免疫治疗组(B组) 23例、单纯中药组(C组) 19例和空白组(D组) 22例。观察4组宫颈HR-HPV转阴率、脾虚证症状体征和免疫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4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停药3月,4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转阴率高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D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1疗程和停药3月,A组、B组、C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C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B组、C组Ig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B组、D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治疗后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组CD4+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CD4+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B组CD8+值较治疗前降低(P 0.05);B组、C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B组、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CD8+值、NK细胞、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法有利于改善宫颈HR-HPV感染患者的脾虚证症状体征,提高宫颈HR-HPV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BIS及V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方法:将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风险评估Ⅰ-Ⅱ级、拟行人流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穴取内关、太冲,B组行宫颈阻滞麻醉,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宫颈阻滞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至术后30 min,对BIS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两组BIS在经皮穴位电刺激15 min后显著下降,B组无显著变化,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3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从高到低分别为B组、A组、C组,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不良反应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流术中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三种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600例人工流产早孕妇女随机分为4组,宫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为A组,采用异丙酚为B组,杜冷丁及异丙嗪联合米索前列醇为c组。对照组直接进行人工流产为D组。结果:镇痛效果B、c组优于A组。比较四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中出血及宫颈扩张情况不及C组。异丙酚抑制呼吸,操作需要麻醉师。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利多卡因、异丙酚、度冷丁及异丙嗪联合米索前列醇都有镇痛作用;度冷丁及异丙嗪联合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不增加,术中时间不延长,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是人流术中镇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2 Hz/100 Hz疏密波)、电针B组(2 Hz连续波)和电针C组(100 Hz连续波),每组40例。3组均在术前30 min电针下髎、承山穴,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比较3组患者术中追加麻醉药物例数;术后第4、12、24小时各时间点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活动评分情况;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结果:电针A组、电针B组、电针C组术中追加麻醉药物例数分别为4、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第4小时肛门疼痛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第12小时,电针A、B两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低于电针C组(均P0.05),在术后第24小时,电针A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低于电针B、C两组(均P0.05);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比较,电针A组低于电针B、C两组(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均具有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作用,但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2 Hz/100 Hz疏密波的电针镇痛作用更佳,优于2 Hz、100 Hz连续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不同穴位配伍对人工流产术中镇痛、镇静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等的临床效果,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最佳穴位配伍方案。方法:选取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Ⅰ组(三阴交+足三里)、Ⅱ组(三阴交+地机)、Ⅲ组(三阴交+太冲)、Ⅳ组(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Ⅴ组(空白对照,未采取任何止痛措施),每组40例。Ⅰ组、Ⅱ组、Ⅲ组主穴取三阴交,分别配伍足三里、地机、太冲穴,于术前30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直至手术结束。观察5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术中及术后3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中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的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及术后30min的VAS评分、术中Ramsay评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与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Ⅱ组均优于Ⅰ组、Ⅲ组、Ⅳ组(均P0.05);宫颈松弛度:Ⅱ组优于其他各组(P0.01,P0.05);人流综合征:Ⅱ组、Ⅲ组发生情况低于Ⅳ组、Ⅴ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血流动力学变化:5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明显降低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30min的疼痛评分,并且有很好的镇静作用;三阴交+地机穴位配伍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镇静、扩张宫颈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江孝华 《新中医》2016,48(6):149-150
目的:观察口服优思明和六味地黄丸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3例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A组术后进行避孕咨询教育,B组在避孕咨询教育基础上口服优思明进行治疗,而C组则在B组基础上口服优思明和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孕妇术后的恢复、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短于A、B两组,而C组子宫内膜厚度值则高于A、B两组,而B组又优于A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粘连发生率均低于A、B两组,而B组又低于A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B两组,而B组又低于A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优思明和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减少人工流产术后的阴道流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并且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聂周婷 《上海针灸杂志》2019,(10):1159-1162
目的观察腕踝针在人工流产术中对疼痛及人流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前20min进行腕踝针镇痛治疗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术过程中、术后15min及术后30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15min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min两组间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中及手术后均未发现晕针、针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腕踝针在人工流产术中能发挥即时的镇痛作用,同时可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安全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取穴相同,A组采用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治疗,B组采用电针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90.0%,C组为80.0%,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是一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电针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A组术后予电针治疗治疗B组术后采用吗啡PCIA,对照组术后仅观察护理;各组仅在必要时给予杜冷丁肌肉注射补救镇痛。各组疗程均为24 h,随访至72 h。观察并比较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恶心与呕吐(PONV)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组间各时点比较,T_2、T_3、T_4、T_5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时点比较,X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内,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PONV发生率分别为30.00%、50.00%及16.67%;组间PONV发生率比较,治疗B组最高(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ONV发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期间治疗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最早,对照组次之,治疗B组最晚(P0.05)。④T_1、T_2时组间比较,治疗B组OAA/S评分分级最低,镇静程度最高(P0.05)治疗A组、对照组OAA/S评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组内OAA/S评分分级比较,治疗B组OAA/S评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致PONV的可能性小、无过度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联合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对围手术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C组)、α2AR组(D组)和针药复合组(N组),每组30例。记录4组术前1 d、术后1 d HRV各项指标,具体为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及TP;同时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60 min(T5)、拔管后180 min(T6)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N组各时点HR、MA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6时点HR、MAP较T0明显升高(P0.05),C组、D组T1~T4时点HR、MAP较同组T0明显升高(P0.05);N组T1~T6时点HR、MAP明显低于A组(P0.05),T1~T4时点HR、MAP明显低于C、D组(P0.05);C组、D组T5、T6时点HR、MAP明显低于A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A组术后1 d LF、HF、LF/TF、TP均明显增高(P0.05),A组、D组术后1 dSDDN、SDANN、rMSSD、pNN50明显降低(P0.05);C组、D组、N组术后1 dLF、HF、LF/TF、TP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C组、N组术后1 dSDDN、SDANN、rMSSD、pNN50较A组、D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联合α2AR激动剂改善心脏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状态,更好地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唐炜  马文  傅国强  袁岚  沈卫东 《中国针灸》2013,33(2):159-162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双侧内关穴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发生恶心与呕吐的影响,探讨理想电针参数.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病人120例随机分为4组.2Hz电针治疗组(A组)、2Hz/100Hz电针治疗组(B组)、100Hz电针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各组均接受相同麻醉处理方案,A、B、C3组病人均在常规药物麻醉开始前半小时针刺双侧内关穴,得气后连接HANS-200A电针仪,频率分别为2Hz、2Hz/100Hz、100Hz,手术结束后停止电针刺激.D组不予电针.观察记录各组病人手术结束后生命体征、术后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恶心与呕吐的严重程度分级.结果:各组病人术后1h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指脉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C、D组[10.0%(3/30) vs 30.0%(9/30)、36.7%(11/30)、53.3%(16/30),均P<0.01];B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均P<0.01).结论:2Hz/100Hz电针可有效减少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低病人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CK及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为证实心包经穴位与心之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冠脉30 min,再灌注60 min;C组、D组和E组在造模前7 d,每日分别取内关、列缺及合谷给予电针刺激20 min。比较各组肌酸激酶(CK)及心肌formazan含量变化。结果 B组、C组、D组和E组血清CK及心肌formazan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D组和E组血清CK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心肌formazan含量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血清CK及心肌formazan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从而对心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观察组将1200例早孕要求无痛人流的妇女,静脉注射2~4mg/kg异丙酚,维持剂量在n1。0.5mg/kg,手术者意识消失后进行人工流产;对照组:同期早期妊娠妇女240例,于宫颈局部2%利多卡因麻醉,行人工流产。术中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镇痛率100%,无人流综合征发生,宫颈松弛度满意;对照组有效镇痛率22.08%,有15例发生人流综合症。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比较、发生人流综合征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n01),两组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运动及其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和E组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的链脲佐菌素(STZ),并配合8星期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GP大鼠模型。B组为模型组,不接受治疗;C组为电针穴位组,采用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治疗;D组为电针非穴位组,采用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的对照点治疗;E组为胃复安组,采用胃复安药液灌胃治疗。采用ONE TOUCH血糖仪测血糖,酚红灌胃法测胃排空率及小肠移行率,透射电镜法检测胃窦ICC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血糖值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组和E组大鼠血糖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大鼠胃排空率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大鼠胃排空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小肠移行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大鼠小肠移行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大鼠ICC超微结构与A组比较,细胞呈凋亡状态;C组大鼠ICC有完整的基膜,胞浆中可见数目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结构尚清晰,偶见线粒体肿胀,与邻近平滑肌细胞间有缝隙连接存在;D组及E组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等穴可调控DGP大鼠血糖,促进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修复受损ICC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按急慢性程度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C组)、50例严重细菌感染患者(D组)进行对比实验。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液分析,并对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指标。结果:A组、B组、D组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5),但A组、B组均高于D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C组、D组(P0.05),但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B组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D组C组B组A组(P0.05);红细胞水平:(C组和D组)B组A组(P0.05),C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C组和D组)B组A组(P0.05),C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分析对诊断急慢性白血病及严重细菌感染与急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价值,而且以健康人作为参考,确诊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无痛人流术后发生宫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腕踝针治疗,B组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C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时点宫缩痛VA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5 min、15 min及30 min)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治疗后各时间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为93.3%,B组为90.0%,C组为16.7%。A组和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