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早期子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利用代表人类全基因组的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淋巴转移的早期子宫颈鳞癌组织、未转移子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子宫颈上皮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未转移子宫颈鳞癌相比,淋巴转移宫颈癌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基因322条,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82条,表达下调的基因140条;4倍以上差异基因37条,其中在淋巴转移组织中上调基因21条,下调基因16条。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包括:DNA依赖的转录调节基因、发育基因、免疫反应基因、蛋白质水解基因和细胞问信号传导基因等。而三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正常子宫颈与无转移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无差异的基因中,发现转移组和未转移组表达水平具有2倍以上差异的基因有23条,其中在转移组中,上调基因16条,下调基因7条。与正常子宫颈相比,未转移组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中有8条基因在转移组表达下调;与正常组相比。未转移组中表达下调的基因中有6条基因在转移组表达上调。在所有未转移宫颈癌组织较正常宫颈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中,未发现在转移组有进一步表达上调的基因;在所有未转移宫颈癌组织较正常宫颈组织表达下调的基因中,也未发现在转移组有进一步表达下调的基因。结论早期子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是复杂的多基因作用的结果。本实验初步提供了宫颈癌发生淋巴转移的总体基因表达改变图谱。  相似文献   
42.
教学医院实行责任医师负责制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院从2002年起试行医疗责任医师负责制,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起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对教学的考核力度,实行医疗和教学责任医师负责制,显著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现将我院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Kilon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20例卵巢正常组织,17例良性上皮性肿瘤,7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SKOV3、3AO、CaoV3卵巢癌细胞株Kilon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限制性内切酶一PCR的方法检测基因启动子中CpG岛甲基化的状况。结果 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KilonmRNA的表达率(33.3%),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0.0%,76.5%。SKOV3、ca0V3和3AO均未见KilonmRNA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1.8%和5.6%,卵巢癌与卵巢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卵巢癌Kilon启动子HapII内切酶位点甲基化与mRNA失表达无相关性。SKOV-3、CAOV3和3AO均未发现甲基化。结论 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存在Kilon基因表达缺失。基因启动子CpG岛HapII酶切位点的甲基化与Kilon基因低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p16INK4a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RB通路中发挥着负反馈调节作用,决定着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和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并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综述p16INK4a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发现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16INK4a在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腺上皮内病变,宫颈鳞癌及腺癌(ADCA)中呈高表达,且随着病变加重表达增强,而正常宫颈上皮、间质、化生和炎性细胞p16INK4a表达呈阴性,这一特性使得其在检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预测病变进展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白介素2受体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2 (IL 2 ) /白介素 2受体 (IL 2R )在细胞因子网络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至少有三种IL 2R亚基 :α、β和γ链 ,β链和γ链是形成功能性IL 2R的必需亚基。IL 2与IL 2R结合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其中Jak STAT最为重要。IL 2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缺陷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 ,纠正这种缺陷可用于肿瘤治疗的尝试。  相似文献   
46.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效能最高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其分化成熟过程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DC分化成熟密切相关.JAK/STAT是一种多效联级的信号转导通路,是大量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传递信号的主要途径,参与细胞生长发育繁殖凋亡等过程的调节.多种肿瘤病人体内DC分化成熟障碍可能与JAK/STAT通路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为研究IL 2R基因转染PBL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Fugene作载体将IL 2和IL 2R基因分别转染入人卵巢癌细胞株 3AO和人外周血白细胞 (PBLs) ,转染 2 4小时后分别将转染和非转染的PBLs与转染和非转染的 3AO细胞混合培养 4 8小时 ,并用MTT法测定PBLs对 3A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转染前后 3AO细胞和PBLs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3AO能转染IL 2基因并表达IL 2mRNA ,PBLs能转染IL 2R基因并表达IL 2RmRNA。IL 2基因修饰 3AO细胞可增强淋巴细胞对 3AO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联合IL 2R基因转染PBLs和IL 2基因修饰 3AO细胞可显著增强其淋巴细胞对 3AO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IL 2R基因转染效应细胞可增加IL 2基因转染肿瘤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这一方法为卵巢癌IL 2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8.
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性刮宫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应用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EH)的准确性。方法对门诊诊刮为EH,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的150例患者作病理诊断,并与诊刮诊断进行比较分析,还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8例诊刮诊断为复合型不典型增生(CAH)患者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结果150例患者诊刮诊断为单纯型增生(SH)、复合型增生(CH)、单纯型不典型增生(SAH)和CAH分别为53、11、26和60例;经子宫切除后病理学诊断为SH、CH、SAH及CAH者分别为65、7、15、29例,其余34例为子宫内膜癌(EC)。诊刮对SH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而对CAH诊断的准确性则较差;SAH、CAH并存EC显著高于SH、CH(χ2=26.3,P<0.001)。CAH并存EC者显著高于SAH(χ2=9.78,P<0.005)。绝经后不典型增生患者并存EC的可能性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χ2=3.93,P<0.05)。并存EC的CAH患者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并存EC者(P=0.02);且其表达强度也明显强于未并存EC患者(Uc=3.66,P<0.05)。结论诊刮诊断SH的准确性较高,而诊断CAH的准确性较低;CAH并存EC的比例比较高;测定PCNA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CAH患者是否并存EC。  相似文献   
49.
吕卫国  冯婷  叶大风  谢幸  柯庆宏  何洪成 《浙江医学》2001,23(5):279-280,282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形成与卵巢浆液性癌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良性、10例交界性和28例恶性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卵巢浆液性肿瘤的MVD值恶性高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均P<0.01),而良性与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组织的MVD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浆液性肿瘤组织的MVD值与临床分期(P<0.01),初次手术结果(P<0.05)密切相关,而与年龄、细胞分化、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大小无关(均P>0.05)。结论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血管形成与其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MVD值可作为反映卵巢浆液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