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PPV)在胸心外科救治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厄多司坦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伪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厄多司坦预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9月20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35例(17.5%),其中吻合口瘘4例,肺部并发症15例,心律失常3例,胃食管返流6例,其他7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多见,且为其主要死亡原因。因此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吻合技术的提高、吻合方法的改进是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自体肺体外循环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试建立自体肺体外循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杂种犬16只,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行人工呼吸。开胸,右心房、肺动脉插管,连接贮血器、泵建立右心体外循环系统;左心房、升主动脉插管,连接贮血器、变温器和泵建立左心体外循环系统。结果:15只犬顺利建立自体肺体外循环,1只失败。结论:模型建立成功的要点是熟练的插管技术,左右心系统转流平衡,适宜的体温。  相似文献   
45.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ng,IABP)共8例,3例为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为二尖瓣置换术;3例双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46.
许果  向小勇  赵兴吉 《重庆医学》2005,34(11):1719-1721
在创伤所致死亡的人群中,因胸部创伤死亡的约占25%[1]。胸部撞击所致的钝性心脏损伤中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最为常见,由于诊断MC所使用的标准不同,其发生率为3%~56%不等[2]。MC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毫无症状,恢复后也不留后遗症;重者可出现多种心脏合并症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心脏病外科治疗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的16例心脏再次手术病例,8例行瓣膜置换术,7例行残余漏修补术,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纠正术.结果:2例死亡,1例在进胸时出现心脏损伤大出血.结论:再次心脏手术的原因多见于室缺残余漏和再次换瓣,再次手术风险大,应对危险因素,手术指针综合分析,评估.注意防止术中出血和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48.
体外循环中持续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彬  向小勇  赵兴吉 《重庆医学》2006,35(19):1800-1803
体外循环(CPB)后患者有许多亚临床的功能改变,约2%的患者有ARDS症状,发生ARDS后的患者有>50%的病死率,但CPB引起肺损伤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的主要包括2个方面:(1) 全身炎症反应:CPB所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是导致肺损伤的重要因素;(2)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认为它是引起CPB相关性肺损伤的始动因素.大量临床实验表明持续肺动脉灌注对急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现对CPB期间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CPB期间持续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进一步评价心内直视术中心脏跳动的作用。方法: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及停跳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和进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1、血浆CGRP,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 <0.01)。两组间比较,在主动脉开放后15min、30min,术后2h、6h等4个时点的含量,不停跳组均低于停跳组(P <0.05或P <0.01)。2、心肌CGRP含量,两组内各时点与其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术后含量不停跳组高于停跳组(P <0.05)。3、不停跳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而停跳组术后较术前心肌损害加重I-II级。结论: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对心肌损伤较轻,推测并非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保护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且还减少了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具有较好心肌保护作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0.
参附注射液对心内直视术后CK、CK-MB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迎九  李朝先  向小勇  杨双强  李强  汪斌 《中成药》2002,24(12):944-945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CK、CK-MB的变化及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房、室间隔缺损71例,随机分为二组。Ⅰ组(参附注射液观察组)39例,Ⅱ组(对照组)3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h,1d,2d,3d,7d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CK及CK-MB浓度。结果:术前两组的CK、CK-MB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达高峰,其后缓慢下降。观察组CK水平在术后2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K-MB水平在术后3d,7d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加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CK、CK-MB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