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提出亚健康的概念以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亚健康逐渐受到WHO、各国政府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约50%~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与艾滋病并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1 - 3].作为未来特殊的社会角色群体的军医大学生的亚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还会对社会和其他相关人群产生重要影响.了解他们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健康维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12年4~6月在我国军医大学在校医学生中的亚健康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1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6例术前误诊),分析其临床、胸片表现、64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易误诊征象。全部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CT平扫加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重建。结果:(1)前纵隔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均较轻(平均28岁)。(2)胸片对前纵隔淋巴瘤的定位尚准确,定性诊断价值不大。(3)CT表现中,不规则肿块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液化区是造成前纵隔淋巴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其中环形强化的类圆形囊变区尤为特别。结论:综合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提高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刘溢  魏英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63-1263
2005年12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美容治疗女性患者66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6例女性患者,年龄22~50岁,其中色素斑38例(黄褐斑16例,雀斑17例,日晒斑5例),毛孔粗大28例。  相似文献   
14.
快速多时相减影CE-MRA对头颈部TOF-MRA伪影的矫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总结TOF-MRA(time of flight MRA)常见伪影的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MRA(contrast enhanced 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MRA与CE-MRA检查患者共217例,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对TOF-MRA出现的各种伪影与CE-MR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217例患者中,TOF-MRA出现伪影266处,其中狭窄后湍流伪影25处,流动分离67处,流动移位37处,边缘锯齿伪影72处,威氏暗带伪影65处,CE-MRA对TOF-MRA中相对应部位的伪影均进行了矫正。结论 头颈部TOF-MRA中伪影是常见的现象,需要正确认识这些伪影,提高诊断的正确率;TOF-MRA出现的伪影可以通过CE-MRA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CT血管造影多平面重组在枢椎椎弓根置钉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平面重组在枢椎椎弓根置钉中的价值。方法:利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77例患者的椎动脉CTA容积数据进行回顾性CT多平面重组。依据椎弓根置钉理想钉道方向调整CT多平面重组的定位线,重建出螺钉穿过椎弓根复合体的切面断层,用一个标定圆模拟螺钉横截面,根据标定圆直径、标定圆与椎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其在椎弓根复合体内的容纳情况评估置钉的可行性。同时,对椎弓根内径进行测量,评价置钉的风险。比较两种方法判定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基于椎动脉CTA的多平面重组可明确显示椎弓根螺钉在枢椎内的容纳情况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根据该方法判定双侧枢椎中不能容纳直径4mm标定圆、不宜行椎弓根置钉术者:左侧10例(13%),右侧19例(25%);根据内径测量判定不宜行椎弓根置钉术者:左侧12例(16%),右侧20例(26%)。McNemar配对χ2检验P值双侧分别为:左P=0.5,右P=1,两种方法判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Kappa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分别为:左侧Kappa值=0.770,P=0;右侧Kappa值=0.732,P=0,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椎动脉CTA多平面重组可明确显示椎弓根螺钉在枢椎内的容纳情况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为选择枢椎椎弓根螺钉大小及制定手术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胼胝体MR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MR影像上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组、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组、正常对照 (normalcontrol,NC)组胼胝体面积及胼胝体不同部位的厚度 ,为进一步探讨AD、VD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 70例中AD 2 6例 ,VD 14例 ,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 3 0例。行磁共振扫描 ,取T1WI正中矢状面测量胼胝体面积及胼胝体前、前中、中、中后、后 5个部位的厚度。结果 AD组与VD组及NC组胼胝体标准化面积分别为 :(3 5 5± 0 5 2 )cm2 ;(3 48± 0 90 )cm2 ;(4 2 3± 0 43 )cm2 。AD组与VD组及NC组胼胝体前、前中、中、中后、后 5个部位标准化厚度分别为 :AD (5 3 4± 1 14)mm ,VD (5 5 3± 1 86)mm ,NC (7 0 6± 1 11)mm ;AD (2 5 3± 0 62 )mm ,VD (2 5 3±0 86)mm ,NC (3 46± 0 66)mm ;AD (2 85± 0 5 4)mm ,VD (2 84± 1 0 4)mm ,NC (3 5 4± 0 61)mm ;AD (2 0 1± 0 5 0 )mm ,VD (1 90± 0 72 )mm ,NC (2 49± 0 65 )mm ;AD (5 46± 0 96)mm ,VD (5 2 2±1 40 )mm ,NC (6 82± 1 0 2 )mm。AD组与VD组胼胝体前、前中、中、中后、后 5个部位的萎缩率分别为 :AD (2 4 3 6± 16 13 ) % ,VD (2 1 70± 2 6 3 5 ) % ;AD (2 6 75± 17 97) % ,VD (2 6 78± 2 4  相似文献   
17.
夏丹  孙红  刘溢  袁志兰 《眼科研究》2014,(2):131-136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下滤过泡的抗增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12~16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丝裂霉素C(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每组10只,均取右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在不同组兔眼巩膜表面及巩膜瓣下分别放置含生理盐水、0.3g/LMMC、0.3g/LHCPT及1.0g/LHCPT的棉片5min。于术后l、4、7、14、21、28d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滤过泡情况以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球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周边切口及晶状体混浊情况,加前置镜后观察视网膜情况,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于术后7、14、28d分别处死3、3、4只动物,取术眼5mm×5mm手术区组织,包括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比较各种药物的抗纤维组织增生效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各组兔术眼功能性滤过泡的生存时间。结果各组伺实验兔术眼的眼压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0.79,P=0.00;F时间=85.34,P=0.00;F交互作用=2.13,P=0.01),其中MMC组和1.0g/LHCPT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仅能分别维持低眼压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后生理盐水组、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分别为(11.3±2.8)、(19.5±2.4)、(13.3±2.2)和(2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1.92,P〈0.01),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术后7d内,各组术眼滤过泡面积和高度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14、28d,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较1.0g/LHCPT组与MMC组的滤过泡面积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表明,MMC组与1.0g/LHCPT组术区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膜下组织中纤维细胞增生量下降,胶原纤维染色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1.0g/LHCPT能抑制术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的增生,有效降低眼压,且功能性滤过泡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背景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可能诱发敏感个体的眼压升高,研究证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可能影响房水的产生,这种机制是否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目的检测11β-HSDl及GR、MR在兔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模型睫状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6周龄新西兰白兔1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8只。实验组兔隔日在固定时间及固定地点于左眼球结膜下注射质量分数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1ml),注射次日用质量分数0.5%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次。每次注射后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次以预防感染,持续2个月;对照组兔以同法注射等容积无菌生理盐水,实验组兔眼压升高至18mmHg(1mmHg=0.133kPa)以上并能持续1周者为造模成功。实验组注射5周后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实验兔,分离模型眼睫状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定位11β-HSD1蛋白在兔模型眼睫状体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定量检测11β-HSDlmRNA、GRmRNA及MRmRNA在实验组兔模型眼睫状体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兔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联合点眼后前2周眼压无明显升高,第1周与第2周问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69,P〉0.05);第3、4、5周眼压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535、20.353、28.681,P〈0.01),第5周时达(18.87±0.77)mmHg。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11β—HSDl蛋白在睫状体中呈阳性表达,位于非色素上皮细胞,但模型眼11β—HSDl的阳性染色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RT—PCR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兔模型眼睫状体中MRmRNA、GRmRNA及11β-HSDl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GADPH为内参)分别为2.22±0.78、0.64±0.11、0.47±0.16,而对照组分别为0.94±0.27、1.88±0.74、2.68±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0,P=0.004;t=5.170,P=0.007;t=5.540,P=0.005)。结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病可能与睫状体中MR表达的上调及11β—HSDl和GR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溢  卢江  张云  史叶琴 《安徽医药》2017,21(12):2192-2193
目的 观察并总结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患者行泪小管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泪小管炎的30例(31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YAG激光疏通泪道后再行泪小管切开联合环形引流管植入术,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于3~6个月后拔除泪道引流管,并继续跟踪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并消除,1例患者症状仍持续.结论 选择泪小管壶腹部切开联合激光置管术能有效治愈泪小管炎,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手术胰腺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做平扫和增强检查,检查前口服造影剂。结果 水肿性胰腺炎53例,出血坏死性21例,7例病人合并脓肿,5例死亡,按Balthazar分级,A级10例,B级16例,C级19例,D级16例,E级13例,结论 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具有定性诊断价值,且Balthazar分级对临床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