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药物肠道首过效应定量评价及机制研究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观念认为肝脏是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器官,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即可被代谢,产生肠道首过效应(intestinal first pass effect),甚至对某些药物来说,肠道是其主要代谢器官~([1,2]),但首过效应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肝脏和肠道对药物代谢作用的程度无法予以量化.  相似文献   
32.
年终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工作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标志。自2004年首次在全院实行全员年终量化考核,增强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从而提高了全体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护理管理水平,保证了护理质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34.
谈多媒体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学基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最大特点是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手段已远远落后,不能适应当今时代《诊断学基础》的教学要求,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以其新颖、直观、灵活、简捷的特点以及信息量多、内容丰富、智能化、立体化的优势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TNF-α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C57BL/6J小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TNF-α抗体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和TNF-α抗体组小鼠喂饲5%DSS溶液7d.TNF-α抗体组分别于造模第1、4天予TNF-α抗体(5 mg/kg)腹腔注射给药,健康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则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造模7d后处死小鼠,期间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分别采用偶氮蓝法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ITC-D)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取结肠肠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取部分回肠肠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制备10%结肠和小肠黏膜匀浆,使用相应试剂盒测定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NF-α含量和小肠黏膜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肠黏膜MLCK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DAI逐日增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NF-α抗体组DAI获改善.模型对照组小鼠回肠上皮细胞胞间连接复合体缩短、变宽,细胞间隙扩大.TNF-α抗体组小鼠回肠上皮细胞连接结构紧密程度较高.模型对照组小鼠病理评分和结肠黏膜MPO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0.008、0.006、0.001),TNF-α抗体组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分别=0.004、0.008、0.005),三组间比较F值分别=131.98、218.28、58.93.模型对照组小鼠肠壁中偶氮蓝和血清中FITC-D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0.003和0.010),TNF-α抗体组则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分别=0.001和0.009),三组间比较F值分别=69.36和17.96.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黏膜中MLCK含量[(71.10±7.52)ng/g]高于健康对照组[(18.56±9.92)ng/g,P<0.01],TNF-α抗体组[(37.56±15.84)ng/g]则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小肠黏膜中MLCK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NF-α抗体组则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TNF-α抗体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炎作用,可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LC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6.
南凯  谷新忠  刁磊  郝利锋  李晓伟 《河北医药》2011,33(24):3804-3806
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不但要使医学生掌握牢固的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使医学生尽早参加临床教学实践,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可引起小肠黏膜屏障损伤[1],发生率高达71%[2],通过检测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可早期发现小肠黏膜损害,为NSAID所致肠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应用肠黏膜保护剂防治NSAID肠病提供评估.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自拟排石汤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结合自拟排石汤治疗的2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1周为1个疗程。结果:260例经1~2个疗程治疗,痊愈率达84.6%,有效率达95.4%。结论:上尿路结石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采用自拟排石汤辅助排石治疗有利于结石排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及小肠CT造影(CTE)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CTE结果阴性的患者出现DBE结果阳性的预测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因怀疑小肠疾病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E及DBE检查的患者1013例,收集相关资料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诊断率及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差别。结果 以DBE结果为参考标准,CTE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49.1%,阳性预测值为93.6%,阴性预测值为36.1%。DBE的总检出率及总诊断率均高于CTE。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是CTE结果阴性的患者出现DBE结果阳性的预测因素。CTE结果阴性而DBE结果阳性的患者中,镜下表现以小肠炎症、糜烂和溃疡性病变最常见,其次为小肠血管性病变。结论 在CTE结果阴性的患者中,年龄<60岁、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出现DBE结果阳性的可能性更大。在怀疑小肠黏膜病变、小肠出血时,若CTE结果阴性,应进一步行DBE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0.
对河北省医学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全省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本省区域卫生规划对卫生队伍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河北省“十五”期间医学教育结构调整目标和2010年发展意见,即:稳定本、专科教育,到2010年使本专科学历人员达到13.9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3%(2000年为30%);扩大研究生教育,到2010年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7000人以上(含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2000年的0.6%);压缩中专教育,中等医学教育规模由目前招生数量的1万人左右,压缩到4000人左右;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在职成人教育,严格规范社会力量力学教育。通过调整,密切培养与使用的关系,实现医学教育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