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对大鼠脑内某些镇痛相关核团内神经细胞的强啡肽样免疫反应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给药组及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MLT110mg/kg或配药液,1h后灌注取脑、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染色脑片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给药组大鼠视上核、中缝背核内强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减弱,其IOD值显著减少(P<0.01);给药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中缝大核的I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MLT可致视上核、中缝背核内强啡肽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72.
丘宏强  程昱  刘茂柏  许盈  俞昌喜 《中草药》2016,47(13):2324-232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钩吻素甲(GM)和钩吻素子(KM)的浓度。方法用Waters HLB-SPE固相萃取小柱提取人血浆中GM及KM。色谱柱为Shim-Pac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二正丁胺(58∶42∶0.01);体积流量1.0 m L/min;进样量5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63 nm。结果 GM和KM在0.05~2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50 ng/m L(S/N≥10),GM和KM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0.88%、87.84%,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65%、96.31%,平均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9.81%、10.63%,平均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7.79%、8.24%。含GM和KM的人血浆在室温25℃避光的条件下保存12 h、在4℃冰箱保存2 d、在-20℃冰箱保存15 d、-20℃冰箱反复冻融3次的条件下,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0.05、5.0、20μg/m L)的GM和KM回收率均在90%以上。结论建立的人血浆中GM和KM的HPLC测定方法灵敏度高、血浆用量少、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钩吻制剂药动学研究和钩吻中毒时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3.
黄志毅  刘铭  沈洁  苏燕评  许盈  俞昌喜 《中草药》2010,41(12):2034-2037
目的 1-甲氧基钩吻碱对福尔马林足底注射所致炎性痛及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以注射福尔马林后l h内小鼠舔足时间为指标.观察1-甲氧基钩吻碱对炎性痛第二相痛反应的影响;建立小鼠CCI模型,于术后第3天至术后第9天sc 1-甲氧基钩吻碱,每天2次,连续7 d,以双足热痛缩足潜伏期比值为指标,观察1一甲氧基钩吻碱对小鼠足底热痛缩足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显著对抗小鼠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第二相痛反应作用,作用争剂量依赖性,ED50为4.59 mg/kg.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显著的抗CCI小鼠热辐射痛敏的作用,镇痛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2 d显效,镇痛疗效持续至停药后36 h;术后第9天,1-甲氧基钩吻碱镇痛效应ED50为3.84 mg/kg.结论 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抗炎性疼痛作用与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褪黑素(MLT)对大鼠脑内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释放的影响,以探讨MLT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结合痛阈测定,放免测定第三脑室推挽灌流液中β-Ep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内微透析液中NE和5-HT的代谢产物。结果 ipMLT110mg·kg-1可显著增加第三脑室灌流液中ir-βEp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大鼠痛阈;但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下丘脑微透析液中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5-羟吲哚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MLT可促进脑内β-Ep的释放,可能是其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MLT的镇痛作用与PAG、下丘脑内NE、5-HT的释放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考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的局部毒性、免疫原性。方法家兔连续7 d皮下注射rhIGF-1,末次给药后48 h ,对给药部位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豚鼠隔日连续3次腹腔注射rhIGF-1致敏,末次致敏后14 d静脉注射激发,激发后密切观察过敏反应症状;体外试管法观察rhIGF-1的溶血作用;小鼠每周皮下注射rhIGF-12次,连续4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产生情况。结果皮下刺激性试验提示,rhIGF-1对皮下组织有刺激作用;全身主动过敏反应中阴性对照组过敏反应呈阴性,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过敏反应呈极强阳性;体外溶血试验不引起溶血反应;间接ELISA结果表明,给药1周,未见动物产生抗体,从给药2周开始,所有动物均产生抗体,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抗体滴度明显上升。结论 rhIGF-1对动物具有致敏性、刺激性、免疫原性,但不引起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钩吻素子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及其时效关系,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以热痛觉过敏为指标,观察连续皮下注射给予钩吻素子(0.28、7.0mg/kg,CCI术后第3~9d,每天2次)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观测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后第0.5,1,2,4,6h对CCI大鼠诱发痛的效应及时效关系;Dixon序贯法分别测定钩吻素子皮下和鞘内注射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分析脊髓是否为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部位。结果连续皮下注射7.0mg/kg钩吻素子组在术后第3d首次给药后,痛阈即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术后第9d效应最显著(翻转率为93.8%,有效率达100%)。单次皮下注射给予7.0mg/kg钩吻素子0.5h术侧足痛阈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翻转率达62.9%,有效率达55.6%);1h痛阈最高(翻转率达70.8%,有效率达77.8%),随后痛阈有所下降,但6h仍显著高于CCI+saline组。单次皮下注射钩吻素子抗CCI大鼠诱发痛作用的ED50为1.074mg/kg,单次鞘内注射的ED50为每只41.4μg,远低于皮下注射的ED50。结论钩吻素子具有抗外周神经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诱发痛的效应,单次给予0.5h内起效,持效约5.5h;脊髓可能是其发挥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应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和比较钩吻素子(KM)在人与各种实验动物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的酶促动力学及选择性CYP450酶抑制剂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和UPLC检测方法,测定系列浓度的KM与各种属肝微粒体孵育的降解曲线,以底物消除法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共孵育方法考察选择性CYP450酶抑制剂对KM在各种属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结果 在人肝微粒体,KM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半哀期(T1/2)、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0.135±0.067)mmol/L、(1.89±0.19)μmol·min-1·g-1pro、(712±23)min和(15.7±5.2)mL·min-1·g-1pro.与人相比,犬、猪的Km值较大,大鼠及猴的CLint较高,4种实验动物的Vmax值均较大、T1/2均较短.酮康唑在各种属均可显著抑制KM代谢,在人、猪、犬IC50<1 μmol/L,在大鼠、猴IC50为1~10 μmol/L,可见CYP3A为主要代谢酶.噻氯匹定、奎尼丁和磺胺苯吡唑仅对大鼠,噻氯匹定仅对猴和犬的KM代谢为弱抑制(抑制率20.43%~44.31%),说明在体情况下,CYP2B、CYP2D和CYP2C与KM的代谢可能无关.结论 KM在人与猪、大鼠、犬、猴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途径相同,均由CYP3A酶催化,但酶活性和代谢动力学特征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D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试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钩吻素子2个剂量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0.28、1.4mg/kg钩吻素子,连续给药8d后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肌酐(CREA)、总蛋白(TP)、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4mg/kg剂量组的TP和白蛋白(ALB)高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高于正常对照组;0.28和1.4mg/kg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BIL均降低。结论钩吻素子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具有辅助改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钴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应用于分离纯化制备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的可行性与纯化条件,以重组工程菌E.coli DH5α/pET32a(IGF-1)为对象,使用钴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其表达产物并与镍亲和层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尝试应用钴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制备较大量的hIGF-1融合蛋白。结果显示,钴亲和层析在分离纯化hIGF-1融合蛋白时表现出更好的可操作性与纯化效果,线性放大条件后分离纯化效果稳定,制备hIGF-1融合蛋白产物纯度约为95%,蛋白获得率约为10.78%。研究初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钴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制备hIGF-1融合蛋白的工艺。  相似文献   
80.
目的 1-甲氧基钩吻碱对福尔马林足底注射所致炎性痛及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 (CCI) 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以注射福尔马林后 1 h 内小鼠舔足时间为指标,观察 1-甲氧基钩吻碱对炎性痛第二相痛反应的影响;建立小鼠 CCI 模型,于术后第3天至术后第9天 sc 1-甲氧基钩吻碱,每天2次,连续 7 d,以双足热痛缩足潜伏期比值为指标,观察 1-甲氧基钩吻碱对小鼠足底热痛缩足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显著对抗小鼠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第二相痛反应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ED50 为 4.59 mg/kg。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显著的抗 CCI 小鼠热辐射痛敏的作用,镇痛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 2 d 显效,镇痛疗效持续至停药后 36 h;术后第9天,1-甲氧基钩吻碱镇痛效应 ED50 为 3.84 mg/kg。结论 1-甲氧基钩吻碱具有抗炎性疼痛作用与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