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中效应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前列腺癌和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中Shh、Ptchl和Glil的表达。结果Shh、Ptchl和Gli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Shh与Ptchl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前列腺癌Hh信号通路中Shh、Ptchl和Glil呈现高度表达状态,Glil更能准确地反映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水平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2.
扩张型心肌病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是否有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存在及其意义,方法:以人心肌线粒体作抗原,应用免疫点印迹(Immuno-dot blot)对24例DCM、20例健康献血者(HBD)进行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检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抗原分子量。结果:10例(41.7%)DCM患者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阳性,而HBD组0%;早期患者阳性率(70%)明显高于晚期患者(21.4%)(P<0.05);DCM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人心肌线粒体特异性抗原的分了量为30KD。结论:①在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支持DCM与自身免疫有关,对该抗体的检测可作为DCM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②该抗体是DCM患者的早期指标,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消失;③DCM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的检出率与心功能无明显关系;④该抗体的特异性抗原可能为人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酸。  相似文献   
23.
用分散聚合法制得粒径约为3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微球,通过溶胀,种子乳液聚合及萃取得到中空多孔聚合微球,使用扫描电镜检测了其中空多孔形貌和粒径,并讨论了成孔机理。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54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标准分为PCI组(108例)和非PCI组(14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术前和术后抑郁程度。结果 PCI组患者术前血脂水平高于非PCI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PCI组[(62.95±7.74)%vs.(66.17±7.60)%](P<0.05)。PCI组术后抑郁评分高于非PCI组[(13.69±5.22)分vs.(10.58±4.51)分](P<0.01)。结论 PCI可加重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需加强PCI相关抑郁症状的防治。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23例。经右桡(股)动脉穿刺,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后,沿指引导管插入0.014英寸导丝,选择合适的球囊预扩张后,再置入合适的支架。结果98例患者,病变血管共135支,单支病变68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病变7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4例。介入干预病变血管105支,置入支架109枚,全部成功(TIMI血流均为3级)。结论PCI是ACS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转录因子Nkx2.5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转录因子Nkx2.5的基因突变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99例中国散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90名正常人的Nkx2.5基因的外显子1进行序列检测,分析Nkx2.5基因突变是否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结果 在Nkx2.5基因外显子1中,3例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和3名正常人第239位发生了A-G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Nkx2.5基因外显子1基因突变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三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92例95处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三种处理方法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33例35处(A组);单纯球囊扩张27例28处(B组);未处理32例32处(C组).随访6~12个月,评价血管再狭窄率和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2E)发生情况.结果 MACE发生率:A组12.12%,B组14.81%,C组18.75%(P>0.05).冠脉造影(CAG)示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A组(46.18±11.15)%,B组(59.19±17.17)%,C组(65.13±19.16)%(P<0.01);主支血管再狭窄发生率:A组8.57%,B组7.14%,C组6.25%(P>0.05).结论 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三种不同PCI处理后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主支支架植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ow-dose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LDDSE)的方法检测存活心肌,并将结果与存活心肌的组织病理切片染色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以评价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只健康小型猪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球囊堵塞左回旋支分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前后各阶段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DTI速度模式,采用两级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应用16节段半定量分析室壁运动,选取静息状态下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进行存活性的评价.堵塞90 min后撤除球囊,10%KCl静注处死小型猪,TTC染色后进行结果对比.结果 ①12只猪用超声心动图静息DTI检测192个室壁节段,共检出26个运动异常节段.②行DTI结合LDDSE检测,上述26个运动异常节段中有16个节段运动改善,提示为存活心肌节段(A组).余10个节段无变化,为坏死心肌(B组).③DTI结合LDDSE试验诊断存活心肌与组织切片TTC染色结果相比较,其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75%.结论 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是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一项超声新技术,因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右心室是一种不规则的新月型结构 ,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出道 ,肌小梁粗大 ,对其难以进行标准的几何学假设 ,故用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难以进行精确的右心功能评价。随着不基于几何构形假设的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指数、声学定量 )的应用 ,使得右心功能的检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是否有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存在及其意义。 方法以人心肌线粒体作抗原,应用免疫点印迹在29例VMC(VMC组)、24例DCM(DCM组)、33例其它心脏病(OCD组)及20例健康献血者(HBD组)进行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检测,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其抗原分子量。 结果VMC组(12例,41.4%)DCM组(10例,41.7%)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阳性明显高于OCD组(2例,6.1%)及HBD(0%);②抗体阳性的VMC和DCM患者中有43.8%的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抗体阴性者为12.0%(P<0.05)有显著性差异;③人心肌线粒体特异性抗原的分子量为30KD。 结论①在VMC和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说明部分VMC及DCM与自身免疫有关,该抗体是引起心肌损伤的因素之一,对该抗体的检测可作为VMC和DCM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②该抗体的特异性抗原可能为人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