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陈晓  李舒茵  牛超  李建新  陈慷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64-1066
目的 观察总结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确诊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28例(5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OCT、眼科A/B超、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检查,记录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OCT显示,28例(52眼)患者中5眼病变局限于黄斑部(≤4mm),26眼病变位于后极部(≤7 mm),16眼病变波及赤道部甚至更前部球壁(OCT无法探及的范围),5眼黄斑部为正常表现.A/B超图像显示,患者患眼黄斑区或后极部球壁欠光滑,且双眼均无后巩膜葡萄肿.ERG显示,b波振幅下降或消失,a波则基本正常或轻度降低.IOL Master检查显示,患眼眼轴长度为(22.50±2.14)mm,较正常眼(23.20±2.45) mm偏小;患眼角膜曲率为42.61 ~44.06(43.45±1.26)D,较正常眼41.72 ~42.99(42.08±1.04)D偏大.结论 OCT对鉴别视网膜劈裂症有重要意义,眼科A/B超和IOL Master检查可以帮助降低误诊几率.  相似文献   
12.
全身抗病毒药物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作为药物作用分子靶点的病毒特异性酶和蛋白的认识,推动了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随着无环鸟苷(ACV)药物的出现,一批治疗疱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疾患,比较安全有效的全身使用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本文详细介绍了四种业已证明治疗眼部疾患有效的全身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ara-A)、无环鸟苷(ACV)、丙氧鸟苷(DHPG)和膦甲酸(PFA),包括它们的作用机理、用法,疗效和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例1男,36岁。本院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专科体检:双侧腰部对称,局部皮肤无红肿,双侧肋脊角无压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双肾下极未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超检查:右侧肾上腺区可探及一混合性回声区,大小约3.7 cm ×3.1 cm,边界清楚。CT 平扫+增强示:右侧肾上腺体部及内侧肢可见多发囊状稍低密度影,较大者约2.7 cm×3.3 cm,CT 值约26 HU,边缘欠光整,其间可见散在钙化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周围组织界限尚清晰,腹腔内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春季角结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慢性季节性加重的双侧外眼变态反应性炎症,在春季角结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嗜酸性细胞在结膜的聚集占重要地位,有多种分子控制着选择性募集嗜酸性细胞到炎症部位的过程。趋化性细胞因子,一个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肽家族,被认为在炎症中自细胞的游走和跨内皮通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春季角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表现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为累及黄斑的RRD并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52例(52眼),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RRD患眼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进行OCT及mfERG检查,观察RRD患眼黄斑区微结构,以及黄斑区反应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采用t检验对术前患眼与正常眼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景方差分析对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与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术后各时问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央1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眼术后均成功复位。术前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正常眼明显增厚,为(534+4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7,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眼相比较,术前患者中央1环Nl波和P1波振幅密度降低(tN1=17.372、tp1=23.943,P< 0.05),潜伏期延长(tNl=5.291、tPl=7.306,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提高(P<0.01),潜伏期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BCVA在术后1、3、6个月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r=-0.801、-0.695、-0.643,P<0.05),l与中央1环N1波及P1波振幅密度呈正相关(rN1=0.702、0.695、0.632,rp1=0.811、0.713、0.648;P< 0.05),与潜伏期无相关性。 结论:OCT与mfERG可以客观综合观察RRD患者术后黄斑区的形态和功能,评估视网膜脱离后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视眼瞳孔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志兴  陈慷  王丽娅  丁行振 《眼科研究》2010,28(11):1083-1086
目的研究健康人不同年龄组正视眼在不同光照度下的瞳孔大小及瞳孔震颤特点。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120例240眼,均为正视眼,男女各半;分为21~30岁、31~40岁和41~50岁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男女各20人。应用P3000型双眼瞳孔测量仪测量各年龄组正视眼瞳孔大小及瞳孔震颤,测量分别在暗视(0.04lx)、低光照度(0.40lx)和高光照度(4.00lx)下进行。结果所有受试者暗视、低光照度及高光照度下瞳孔直径的均值分别为(6.14±0.95)、(4.90±0.99)、(3.81±0.59)mm,瞳孔震颤的均值分别为0.31、0.46、0.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F=323.78,P=0.00;瞳孔震颤:F=16.94,P=0.00)。21~30岁、31~40岁和41~50岁组在3种不同光照度下瞳孔直径分别为(6.48±0.67)、(5.19±0.73)、(3.99±0.50)mm;(6.01±1.07)、(4.80±1.10)、(3.77±0.68)mm和(5.62±0.88)、(4.26±0.74)、(3.43±0.43)mm。所有受试者瞳孔直径及瞳孔震颤在不同光照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光照度下不同年龄组间瞳孔直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20,P=0.00;F=14.87,P=0.00;F=13.31,P=0.00)。女性受试者和男性受试者在3种不同光照度下瞳孔直径均值分别为(6.00±0.86)、(6.33±0.99)mm;(4.73±0.83)、(5.11±1.10)mm和(3.73±0.48)、(3.90±0.69)mm,除高光照度组之外,其余2组光照度下男女瞳孔直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暗视:t=-2.50,P=0.01;低光照度:t=-2.57,P=0.01;高光照度:t=-1.76,P=0.08)。3种光照度下受检者双眼间瞳孔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暗视:t=0.42,P=0.68;低光照度:t=0.95,P=0.34;高光照度:t=-0.01,P=0.99)。结论瞳孔直径受光照强度、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瞳孔震颤在3种光照度下均可发生,低光照度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角膜接触镜对泪液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迎辉  王丽娅  陈慷 《眼科研究》2010,28(6):564-565
无论是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还是半硬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后均会对泪液造成一定影响,镜片的移动破坏了泪液的稳定性,促使泪液过快蒸发,造成角膜接触镜相关性干眼症,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中79%有干眼症状。泪液渗透压的增高是干眼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林少春  杨锦南  陈慷  胡世兴 《热带医学杂志》2004,4(1):28-30,58,F002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雌性SD大鼠76只,分12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于大鼠生后50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40mg/kg、6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h、48h、3d和7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视网膜损伤,其损伤的程度与MNU剂量呈正比。作用24h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和光感受器细胞外节部定向障碍;48h或3d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仅剩下少数几层或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盐酸川芎嗪腹腔注射在兔玻璃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是从伞科植物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又名四甲基吡嗪,目前可人工合成,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的治疗,在眼科方面对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有较好疗效。本研究采用盐酸川芎嗪腹腔注射,探讨其在家兔玻璃体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大鼠糖尿病早期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4只)和糖尿病造模动物组(DM组,86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取成模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8只.到上述各时间点后分别取DM组大鼠6只和NC组大鼠2只并处死,免疫印记法观察NF-κB蛋白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和血管的表达.结果 NC组正常大鼠视网膜中NF-κB p65的蛋白质水平非常低,为17.72±8.57,DM组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NF-κB p65蛋白质表达为38.45±12.37,并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4周时的免疫印记反应强度最高为89.41±19.79,各时间点蛋白质表达比NC组明显增强(均为Jp<0.01).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层血管即散在出现NF-κB阳性染色颗粒,4周时在视网膜内核层及内核层血管均出现NF-κB阳性染色细胞,为胞核染色,并随着病程的延长,12周时在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内核层血管和外丛状层均出现大量阳性染色细胞;NC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没有NF-κB表达.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血管壁出现散在NF-κB阳性染色颗粒,以后随病程延长,NF-κ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12周时最多,以后保持不变.结论 NF-κB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