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13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由于脊椎动物的视网膜干细胞在增生、分化潜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将其视网膜干细胞统一称为"视网膜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对脊椎动物视网膜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的研究,涉及范围从鱼类、两栖类到鸟类、哺乳类动物的胚胎和成年个体,特别是哺乳类动物成体视网膜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的发现,改变了视网膜不能再生的传统观点,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视网膜的再生而修复视网膜功能.视网膜干细胞主要来源包括睫状缘(CMZ)的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睫状体色素上皮(PCM)细胞、视网膜MOiler细胞等.与鱼类、两柄类和鸟类等低等脊椎动物较强的视网膜再生能力相比,哺乳类动物视网膜中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的存在具有争议.进一步明确哺乳动物视网膜中的干细胞的存在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视网膜损伤和变性过程中干细胞对视网膜可能的自修复作用和调控机制,对各种视网膜、视神经致盲性眼病的认识和治疗,将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 rat)在视网膜变性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RCS-p (视网膜含色素的变性大鼠)按出生后视网膜变性的发展状况分为变性早期(RCS15 d)、中期(RCS 30 d)、晚期(RCS90 d)3个时相点,分别采用相应时期的RCS-rdy p (视网膜含色素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s,C 15 d,C 30 d,C 90 d),每组5眼,取各组大鼠眼球进行视网膜切片,行HE染色,采用M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在400倍光镜下测视网膜外节(OS)、外核层(ONL)以及内核层(INL)厚度.结果①视网膜感光细胞随着病变的发展逐渐变性死亡,晚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层结构紊乱,但光镜下观察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仍保持较正常的形态.②与对照组比较,RCS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外节膜盘堆积,外核层变薄,内核层在变性中期增厚,早期及晚期变薄.结论①RCS大鼠病变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各层神经元形态改变的不一致性.②变性中期视网膜内核层较对照组增厚,可能与该时期内核层神经元缺乏前级神经元的信号输入致细胞突起反应性增生,产生视网膜形态重构(remodeling)有关.  相似文献   
43.
视觉发育与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视觉发育的研究揭示人类和哺乳动物出生时视觉系统都未发育成熟。出生后各种视功能在不同年龄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视觉系统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能够根据视觉环境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在极敏感的视觉发育阶段,异常的视觉环境可造成视觉功能发育障碍导致弱视。迄今为止对弱视发病机理的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弱视造成的行为学、生理学、形态学改变在视系统不同层次的机制是不相同的。因而提示目前临床弱视治疗方法有待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并分析其在视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方法 获得30只出生后7~30 d Wistar大鼠112个RGCs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记录其静息膜电流(RMP),电压钳下给予2 mV的超极化电流,记录输入阻抗(IR),然后注入不同强度的去极化电流,诱发其产生动作电位(AP);同时向细胞内注入生物素进行组织学染色,测量细胞直径。 结果 去极化电流诱发RGCs产生3种AP类型:单峰型(25个RGCs)、瞬变型(40个RGCs)、持续型(47个RGCs)。3种类型RGCs的电生理学特性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57.14%瞬变型RGCs细胞体直径为14~16μm,62.50%持续型RGCs细胞体直径为10~12μm。持续型与瞬变 型AP最大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RGCs的单峰型电生理学特性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前期不成熟状态;RGCs形成的持续型和瞬变型电生理学特性对视网膜传导精细分辨力的稳态通路和传导快速运动的瞬态通路的信息编码具有重要作用;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有一定相关性。(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60-164)  相似文献   
45.
Watsen根据Campbell等人推得的原理,设计出视觉生理刺激仪,于1978年应用下临床,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视觉生理刺激法(简称CAM治疗)对于弱视治疗的效果,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导,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但对其作用机理尚在争论中。我们在进行CAM治疗中,发现同为中心注视或相对中心注视的屈光性弱视患者,对CAM治疗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提高迅  相似文献   
46.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引导医学生进行临床学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眼科实习有其特殊性,我们通过切合实际的方法,提高了实习同学对眼科临床实习的兴趣,初步完成了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对青年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3个方面着手,对青年医生进行继续医学教育:1)开展经常性、多角度的业务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水平;2)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保障临床培训时间和临床培训项目的实施,指定发展方向;3)鼓励并督促临床科研,使青年医生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认为:加强青年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技术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120只各种类型的白内障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只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病例间术中疼痛、眼压控制、后囊破裂情况以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①术中疼痛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②术中眼压控制情况,表面麻醉组明显优于球后麻醉组  相似文献   
49.
视网膜重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光感受器变性、死亡,随后视网膜上所有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视功能完全丧失的一系列视网膜组织变化过程;以视网膜神经元死亡、细胞迁移和微神经瘤的形成,视觉信号去传人阻滞,产生异常的视觉输入为特征.认识视网膜神经元重构时结构、微环境和电生理变化的过程,阐明变性视网膜突触重构的机制,将为中晚期替换坏死或凋亡的细胞,挽救和恢复视功能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秦伟  阴正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24-3125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单眼视觉剥夺产生眼优势柱移动,其可塑性机制的认识目前尚不明确,有关研究将为弱视的康复奠定基础。脑光学成像为眼优势柱的功能解剖和电生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综述脑光学成像的方法,眼优势柱的可塑性,以及眼优势柱与方位优势柱的光学特征、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