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 研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表达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HRP患者120例,其中Ⅰ级和Ⅱ级HRP患者各60例,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抽取外周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分析HRP严重程度与ET-1水平的关系。 结果 对照组、Ⅰ级、Ⅱ级HRP患者血浆ET-1含量依次增加,分别为(46.4±10.8)、(80.9±13.2)、(98.6±11.7)pg/m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54, P=0.029)。 结论 ET-1水平异常可能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 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Ⅴ期和Ⅵ期3组,并将Ⅳ期患者根据行玻璃体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和中晚期治疗组;比较各组间的视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84眼中,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者有271眼(70.6%),其中Ⅳ-Ⅴ期171眼(85.5%),Ⅵ期100眼(54.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44,P<0.05);Ⅳ期的早、中晚期治疗组术后视力>0.05患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8%和6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61,P<0.05).98眼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其中Ⅳ-Ⅴ其39眼,Ⅵ期59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能有效地控制PDR的病情,及时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是挽救严重PDR患者有用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直接或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DR患者304例5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非增生期(NPDR)组92只眼,平均视力0.52±0.32;增生前期(PPDR)组108只眼,平均视力0.49±0.23;早期增生期(早期PDR)组196只眼,平均视力0.20±0.31;高危增生期(高危PDR)组138只眼.平均视力0.17±0.22.参照ETDRS的规定,采用氩激光对NPDR期行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PDR期和早期PDR期行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高危PDR期行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每隔3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检查设备和方法复查视力、眼底、FFA.新生血管未消退和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随访观察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以视力提高≥2行为视力提高.视力变化2行以内为视力稳定,视力下降≥2行为视力下降,视力稳定或提高判定为有效.原有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消失或减少;原有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或部分减退,无灌注区消失或缩小,无新的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出现判定为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结果 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55士0.28、0.47±0.33、0.16±O.33.视力有效率分别为79.3%、76.9%、74.5%,三组间视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0.811,0.209;P>0.05);高危PDR组平均视力为0.13±0.21,视力有效率为63.0%,与NPDR组、PPDR组、早期PDR期组视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4.783,4.502;P<0.05).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有效率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分别为89.1%、85.2%、82.7%.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2.030,0.325;P>0.05);高危PDR组治疗有效率为55.1%,与NPDR组、PPDR组、早期PDR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12,23.999,28.746;P<0.05).结论 不同分期的DR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预后不同,早期、及时而有效的激光光凝治疗是稳定病变,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76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并按术后是否应用中药煎剂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2组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共有68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89.5%;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治疗组平均(1.39±0.79)天,对照组(2.53±2.78)天,经t检验,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力改善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最小量的外加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下液吸收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5.
患者男,35岁.有轻度近视病史.自2011年10月4日感左眼视物模糊,偶伴短暂胀痛不适感,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矫正视力右0.8,左0.6,眼压右20 mm Hg,左54 mm Hg,诊为"青光眼(左)",给予拉坦前列素眼水,阿法根眼水治疗,眼压降至23 mmH g.于2012年1月1日患者突感视力下降明显伴眼疼,1月4日来我院就诊,查矫正视力右0.8,左0.2,左眼眼压41 mm Hg,B超示左眼鼻上方视网膜浅脱离.遂收入院.入院后给予药物降眼压,第二天左眼压降至30 mm Hg,查:,左角膜透明,前房轴深正常,周边前房前房深度> 1CT,房水闪辉(+),晶状体透明,前部玻璃体尘状混浊,左眼鼻上方视网膜浅脱离,三面镜检查未查见裂孔.UBM示房角未见明显异常.详细追问病史患者2011年9月有左眼被手碰伤病史.因当时较轻微,未就诊.  相似文献   
26.
韩方菊  范传峰 《眼科研究》2006,24(6):635-635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2006年5月10日入院。追问病史2年前右眼曾受拳击伤,未曾诊疗。 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08,右眼0.8;外眼无异常,角膜透明,右眼前房浅,周边前房消失,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不同病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2例(62眼)纳入研究,分为A、B两组,A组:32眼,病程在6个月内;B组:病程在6~12个月,30眼。所有患者确诊后,每月行玻璃体腔内注入雷珠单抗0.5 mg,连续注药3次,以后根据每月复查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注射。治疗后随访12个月。复查记录患者视力、眼压、眼底及OCT检查,每3个月做一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A组患者ETDRS视力表平均字母数为(52.36±8.62)个,平均CRT为(334.62±50.26)μm。B组患者ETDRS视力表平均字母数为(36.41±6.73)个,平均CRT为(368.37±40.52)μm。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增加字母数、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减少量及两组注药次数比较。结果 患者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A组ETDRS视力表提高字母数分别为(16.82±3.56、17.33±3.47、15.72±4.38)个,B组提高字母数分别为(9.23±2.51、10.22±3.46、8.34±3.51)个,A组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提高的字母数分别多于B组提高的字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3,8.074,7.290; P<0.05)。A组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CRT减少量分别为(175.86±55.23、168.75±46.38、173.58±35.63)μm,B组CRT减少量分别为(102.34±32.31,93.76±28.73,89.65±27.82)μm,A组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CRT减少量分别多于B组减少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7.593,10.291; P<0.05)。随访至12月时,A组平均注射(4.6±1.7)次,B组平均注射(6.8±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2, P<0.05)。结论 雷珠单抗对病程小于6个月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提高、黄斑水肿的疗效优于病程6~12月者。早期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估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对PDR不同分期以及联合不同填充物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 对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病例300例(384只眼)进行随访,根据玻璃体切割术后不同填充物分为硅油填充组、全氟丙烷填充组和平衡盐水组三组,比较各组间的视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视力:在观察的384只眼中,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者有271只眼(70.6%);其中保留BSS灌注液患者中有78只眼(84.8%),填充气体患者有58眼(70.7%),填充硅油患者135只眼(64.3%)视力提高.经x2检验,各组间视力提高比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以填充BSS组最高(23.9%),与硅油填充组(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并发性白内障以硅油填充组(26.4%)最高,与填充BS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以硅油填充组最高,与填充BS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填充物各组间虹膜红变发生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 (1)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填充物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及时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是挽救严重PDR患者有用视功能的关键.(2)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和青光眼是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硅油填充组的玻璃体出血发生率少于其他组,但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其他组高;(3)尽管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但硅油有屏障、限制出血扩散和视网膜复位的作用,为进一步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创造了条件,巩固了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济南市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对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济南市多家医院的25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眼部检查等,并按照国际最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56.4%,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10.8%.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为高血脂、肾损害、高血压、高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病程.结论 济南市住院糖尿病人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糖尿病病程较长、已出现早期肾损害的患者的随访和治疗,除控制好血糖外,还应重视对其血脂、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 方法 对58例(65眼)视神经挫伤患者随机分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31眼,地塞米松(对照)治疗组34眼。结果 应用药物治疗后,甲基强的松龙组中显效占48.4%, 对照组中显效占29.4%,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好,在此方面优于地塞米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