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5篇
  3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50%硫酸镁湿敷联合康复新应用对长春瑞滨(NVB)致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7年197例及2007~2010年312例接受含长春瑞滨方案化疗的患者发生长春瑞滨外渗后的处理方法,并对其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85%,试验组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P<0.05);在缓解疼痛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硫酸镁+地塞米松+维生素C+生理盐水湿敷,辅以康复新外用,治疗长春瑞滨外渗,疗效显著.选择正确输液方式、静脉血管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发生外渗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将药物的再损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2.
作者对本院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40例行官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宋丽  范理宏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37-1037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脊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但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一部分颌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交界痣经不适当的刺激后演变而来的。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的发生发展、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4.
毛蚶中抗癌活性肽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P-HPLC技术分析毛蚶中的抗癌活性肽.毛蚶活性肽的最优分离条件为:温度:30℃;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流动相A为80%乙腈(含0.1%TFA),流动相B为0.1%TFA水溶液,梯度洗脱.应用上述条件,成功地得到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14个共有峰.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及联合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16份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BCSG1、C—erbB-2、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BCSG1、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61.0%,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ER、PR、肿瘤大小、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32.2%,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与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BCSG1、C—erbB-2、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BCSG1、C—erbB-2、VEGF之间两两表达呈正相关,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CSG1、C—erbB-2、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局部血管淋巴管生成、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bFGF表达,并检测Ki-67增殖指数(PI)、CD34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R-3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从NCE到CIN再到SCC,bFGF表达水平、PI、MVD及LMVD均显著升高(P<0.05).bFGF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预后、PI及LMVD无关(P>0.05).SCC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者,其bFGF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5).结论bFGF表达与SCC局部微血管密度及转移状况呈正相关,提示bFGF可能在SCC局部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剂、片剂与参比胶囊剂相对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按拉丁方设计分成3组,单剂量三交叉po 600mg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剂、片剂或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阿比朵尔的浓度,计算3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3者的实测tmax分别为(1.74±0.86),(1.60±1.22)和(1.66±1.21)h,实测ρmax分别为(1031.24±405.55),(1101.32±530.17)和(1143.25±635.86)μg·L-1。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7653.93±2880.87),(8087.31±3162.71)和(8126.53±3911.13)μg·h·L-1t1/2分别为(13.10±4.13),(13.00±3.97)和(13.80±4.30)h。盐酸阿比朵尔胶囊剂、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9.1±21.5)%,(105.8±39.8)%。结论经统计学分析,3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控制和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危险因素认知的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19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在2006年1—7月期间在发病后24小时内到达医院的430例STEMI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和控制情况、病史和临床情况。在入院后72小时内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的因素。结果:43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2岁(53—72岁),早发心肌梗死(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比例为34%,存在的危险因素个数平均为(3.0±1.4)个,≥3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占64.4%。在可纠正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47.9%,95%CI43.2%-52.6%),其次为吸烟(46.5%,95%CI41.8%-51.2%)和缺乏运动(40%,95%CI35.4%-44.6%),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20.7%和17.7%。75.2%的高血压患者正在服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率仅为10%和40.8%。在问卷调查的9种危险因素中,患者乎均知晓(3.0±3.0)种。男性(OR=2.2,95%CI:1.6—3.1,P〈0.001)、高血压(OR=1.5,95%cI,1.1—1.9,P=0.05)和存在多种危险因素(OR=1.3,95%CI,0.9—2.1,P=0.004)的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较好。结论:北京市2/3的STEMI患者有≥3种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性别、是否存在高血压和存在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9.
绘人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智能测验方法,早在192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Goodenough首先提出并予标准化,以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为评价我市儿童的智能发育水平,我室于1986年12月~  相似文献   
50.
宋丽 《黑龙江医药》2006,19(3):225-226
褥疮是临床上常见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者来说,是最常见的。而对于术后14小时内形成褥疮并不常见。为了预防褥疮的再次发生,我科制订了一套术后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