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0篇
  免费   1971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205篇
基础医学   2632篇
口腔科学   323篇
临床医学   2993篇
内科学   3164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神经病学   1066篇
特种医学   7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77篇
综合类   4065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256篇
眼科学   723篇
药学   2544篇
  26篇
中国医学   1215篇
肿瘤学   194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1201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757篇
  2017年   784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1091篇
  2014年   1332篇
  2013年   1155篇
  2012年   1728篇
  2011年   1814篇
  2010年   1109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1154篇
  2007年   1121篇
  2006年   1177篇
  2005年   1001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媛航  曾志励 《护理研究》2006,20(22):2052-2053
简要介绍了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的构想和框架。  相似文献   
992.
自由基对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基是一类氧化剂,对生物具有多种损害作用,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有关衰老机理的诸多学说之一,线粒体DNA组成结构特殊,易受自然基攻击;目前认为,线粒体DNA的氧化损害是由自由基引起衰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急性注射10 mg/kg R-阿朴吗啡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完成.结合微量透析法,26只Wistar大白鼠急性皮下注射阿朴吗啡10 mg/kg,通过水杨酸钠诱捉法来清除6-羟基多巴胺或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产生的羟自由基.透析液的2,3-双羟基安息香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结果:2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6-羟基多巴胺或氧化产物干预2,3-双羟基安息香酸形成,这种显著增加持续到整个试验.6-羟基多巴胺灌注3 h后,仍达基线值(180.9 nmol/L)的350%.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5mmol/L)灌注中,2,3-双羟基安息香酸水平降低和持续增加到基线值(50.8 nmol/L)的160%,显著增加透析液中2,3-双羟基安息香酸水平.结论:急性注射阿朴吗啡,不能清除6-羟基多巴胺或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产生的羟自由基,说明阿朴吗啡神经保护的作用不是通过抗羟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学特点。方法分析1992~2006年该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结果在33721例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检出消化性溃疡5291例(15.69%),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346例(44.34%),胃溃疡2574例(48.65%),复合性溃疡371例(7.01%);溃疡患者男性4322例(81.69%);女性969例(18.31%),男女之比为4.46∶1.00。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好发年龄段均为21~40岁。结论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中藏族检出率高于汉族,男性高于女性;藏族以胃溃疡为主,汉族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检出长期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95.
学习状态对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不良对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5-5/10在广西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共27只。动物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组(n=18)及对照组n=9)。对照组不进行水迷宫训练。水迷宫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根据其水迷宫训练中的表现将动物分为正常学习组和不良学习组。水迷宫训练组动物于水迷宫训练最后3d。以40mg/kg进行5-溴脱氧尿苷(BrdU)腹腔注射,每日3次。12h内完成。对照组同步进行5-澳脱氧尿苷注射;然后在水迷宫训练后的第1、7、14天,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存活情况。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学习状态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正常学习组小鼠的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不良学习组(P〈0.01)。而对照组与不良学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学习状态对增殖神经干细胞细胞存活的影响:水迷宫训练后第7天。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小鼠齿状回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均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正常学习组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多于不良学习组(P〈0.05);水迷宫训练后第14天。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小鼠齿状回5-澳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均数仍明显多于对照组小鼠(P〈0.01);而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活动不但受到学习记忆的调节,而且还与学习状态有关,但不良学习状态对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6.
In this study we sequenced partial mitochondrial small subunit rDNA from 32 fungal strains representing 31 species from 16 genera. Most of these species are common airborne fungi and pathogens that may cause various public health concerns. Sequence alignment showed several conserved and highly variable regions. The variable regions were deployed to design oligonucleotide probes for each fungal specie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designed probes was first examined through homology search against GenBank database then further verified through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s to 38 fungal strains. A total of 23 probes were verified as specific to 15 fungal species commonly detected in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s. These new probes will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ublic health-rel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997.
The increased survival rate of stroke patients has led to the higher incidence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Carnosic acid has the ability to cross blood brain barrier with good neuro‐modulatory actions. Recently, inclined level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 (FGF9) in the postmortem brain of the depressed patients was noted.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carnosic acid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FGF9 were evaluated. After 3 weeks of middle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in Sprague Dawley rats, carnosic acid (20 and 40 mg/kg) was administered for 2 weeks. Sucrose preference test, forced swimming test, and open field test were performed and hippocampi were analyzed for FGF9 and FGFR‐3. In comparison to post‐stroke depressed rats, carnosic acid increased the sucrose preference, and reduced the immobility time of the rats by ~2×. The speed and distance‐covered were also increased. At 40 mg/kg, FGF9 was reduced by ~3× while FGFR‐3/Actin was increased by ~1.5×. Altogether results suggest anti‐depressant‐like activity of carnosic acid in post‐stroke depressed rats with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FGF9.  相似文献   
998.
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介绍和总结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初步体会和经验。方法:对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取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6例给予缝合输尿管切口,2例仅留置D—J管。结果:早期2例因为患者体型的肥胖和经验的不足中转为开放手术,其余8、例均取得了成功,手术时间100min~220min,平均140min。术后均恢复顺利出院,无并发症。结论:采用经腹膜后途径的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是一种有效而微创的技术,适用于大部分需要手术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48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79例、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3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8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10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1例,女167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2~80岁。448例患者中,143例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设为清扫组,305例术中未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生存分析。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1日或患者死亡。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4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286例(清扫组和对照组各143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清扫组患者性别(男、女),合并肝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1 cm),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肝切除方式(解剖性肝切除、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4例、101例,121例,165例、140例,207例、98例,251例、54例,124例、18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11.885,7.098,14.763,5.184,8.362,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9例、64例,29例,88例、55例,71例、72例,112例、31例,74例、6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0.329,2.158,0.014,0.936,1.400,P>0.05)。(2)术中和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5 min(160~371 min)、300 mL(200~500 mL)、37例、46例、12 d(9~17 d),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9 min(46~250 min)、200 mL(100~400 mL)、24例、25例、9 d(7~11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00,χ2=3.52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20,χ2=8.260,Z=4.270,P<0.05)。(3)随访情况:清扫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6个月。清扫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9%、32.8%、2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8.0~26.0个月)。对照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对照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7%、38.0%、31.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1.0~32.0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05)。(4)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因素(χ2=10.662,9.477,16.944,6.520,11.6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00,1.571,1.601,1.750,1.723,95%可信区间为0.430~0.837,1.106~2.232,1.115~2.299,1.083~2.829,1.207~2.460,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行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