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73篇
  免费   21045篇
  国内免费   12318篇
耳鼻咽喉   1956篇
儿科学   3472篇
妇产科学   1389篇
基础医学   12725篇
口腔科学   3560篇
临床医学   25021篇
内科学   18358篇
皮肤病学   2415篇
神经病学   4564篇
特种医学   80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7871篇
综合类   56832篇
现状与发展   56篇
预防医学   23592篇
眼科学   2346篇
药学   25197篇
  306篇
中国医学   22035篇
肿瘤学   9203篇
  2024年   713篇
  2023年   2628篇
  2022年   6468篇
  2021年   8583篇
  2020年   7440篇
  2019年   4146篇
  2018年   4431篇
  2017年   5993篇
  2016年   4517篇
  2015年   8433篇
  2014年   10819篇
  2013年   13293篇
  2012年   19110篇
  2011年   19838篇
  2010年   17764篇
  2009年   15794篇
  2008年   16890篇
  2007年   16056篇
  2006年   13991篇
  2005年   11023篇
  2004年   7833篇
  2003年   6452篇
  2002年   4865篇
  2001年   4490篇
  2000年   3379篇
  1999年   1349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396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2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柴黄复方颗粒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柴黄复方颗粒抗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数增多法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采用热板致痛法和醋酸致痛法评价药物的镇痛作用;用Elisa法测定炎性组织中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柴黄复方颗粒能抑制大鼠足肿胀程度和CMC-Na所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降低肿胀足中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及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热板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结论:柴黄复方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性组织中的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检测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育患者血清中抗精子蛋白17(Sp17)的抗体,探讨该抗体在免疫性不育血清学诊断和免疫避孕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重组人Sp17作为抗原,ELISA法检测62例AsAb阳性血清中Sp17抗体阳性率及滴度,分析AsAb中抗Sp17的含量。结果:AsAb阳性血清中Sp17抗体阳性率为56.5%,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Sp17抗体占AsAb的(10.09±7.4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17是重要的精子抗原组分,血清中Sp17抗体的检测可作为不育患者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提示Sp17可能是一种免疫避孕候选抗原疫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定量检测Wnt-1诱导分泌蛋白1(Wnt-1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WISP-1)基因在人直肠癌及远端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线索。方法提取人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直肠组织总RNA,采用实时RT—PCR分析WISP-1的表达,再对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WISP-1 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SP-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相关性。结论WISP-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直肠癌诊断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录入证候四诊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中医证候四诊指标频数及聚类分析(指标聚类及病例聚类)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聚类结果显示主要有以下四种证型:肺脾两虚,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痰饮犯肺证、气阴两虚,痰热犯肺证及阴虚内热,瘀毒内生证。四种证型分别占52.94%、28.43%、9.80%、8.82%。结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以单独实证或虚证难以概括整个证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96.
莫远江  孙珊  曾蓉  邓长健 《光明中医》2009,24(10):1890-1892
目的: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治疗组用自拟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冲洗术腔,对照组以常规的西药冲洗液冲洗术腔,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鼻腔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前结束治疗病例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方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能缩短鼻黏膜修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7.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血清及睾内睾酮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VC)大鼠模型对血清T和睾丸内T的影响。方法: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SD大鼠VC模型20只;假手术组SD大鼠20只为对照组。模型建立后4、8周取静脉血,并取部分睾丸组织匀浆提取上清液,放免法测定血清及睾丸内T浓度。结果:血清T:实验组4、8周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睾丸内T水平:实验组4周与对照组4周相比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周与对照组8周相比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8周内实验性大鼠VC并没有引起血清T的降低,但可以导致双侧睾丸内T降低。  相似文献   
998.
食管癌的预后较差,切除术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术前正确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PET是对CT、MRI、食管镜等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受分辨率的影响,PET较难确定肿瘤的浸润程度,但对远处转移灶的诊断明显优于CT、MRI等常规检查,诊断复发性食管癌准确率较高,能有效鉴别手术瘢痕和复发,有效评价放疗、化疗的疗效。结合传统影像学检查,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及PET-CT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纠正不正确的治疗方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索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父母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设研究组(SAD患者的父母)和对照组。入组时按要求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SAD患者的父母在EPQ量表测验中的内外向因子标准分低于对照组;SAD患者的父母SCL-90各项因子除强迫和敌对因子,标准分低于对照组。结论SAD患者的父母的人格特征倾向内向,易安静、内省、离群、不喜欢接触人;SAD患者的父母更容易表现出躯体化症状、人际交往的困惑、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CT对囊型肝包虫活性特征影像学表现判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共42个肝细粒棘球蚴包虫囊的影像学及术后记录囊内容物性状(液性,胶胨性,实变钙化)及内囊内原头节活性及内囊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构。结果:不同类型的包虫囊内其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变钙化组未见活性原头蚴的存在;CT显示囊内容物液态时囊内原头节活力明显高于胶冻性组(P<0.05),包虫母囊内原头蚴的活性随CT值的增大而减小;包虫内囊组织结构损害随内囊的剥离,塌陷而加重。结论:CT在包虫囊的活性程度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