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3篇
  免费   3597篇
  国内免费   2480篇
耳鼻咽喉   400篇
儿科学   873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2205篇
口腔科学   646篇
临床医学   4447篇
内科学   3024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831篇
特种医学   1567篇
外科学   3491篇
综合类   1027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4043篇
眼科学   465篇
药学   4275篇
  54篇
中国医学   4054篇
肿瘤学   1506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57篇
  2021年   1322篇
  2020年   1207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787篇
  2015年   1476篇
  2014年   1812篇
  2013年   2312篇
  2012年   3452篇
  2011年   3618篇
  2010年   3416篇
  2009年   2971篇
  2008年   3122篇
  2007年   2881篇
  2006年   2749篇
  2005年   2053篇
  2004年   1493篇
  2003年   1215篇
  2002年   895篇
  2001年   797篇
  2000年   610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PC12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与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PC12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和去除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和复氧,以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作为细胞损伤指标,观察化学缺氧和复氧后不同时间细胞损伤和HIF1 α蛋白变化。结果 在氯化钴模拟化学缺氧实验中,LDH漏出明显增加,8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电镜结果与LDH改变相一致,HIF1 α蛋白表达在化学缺氧后2,4,8和12h均明显增加,8h达高峰,提示化学缺氧8h后细胞损伤逐渐减轻可能与HIF1 α蛋白水平升高有关。在模拟复氧实验中,LDH和细胞形态学改变都显示化学复氧8h细胞损伤最为严重,而HIF1 α蛋白表达在化学复氧4和8h均明显下降,提示细胞化学复氧损伤可能与HIF1 α蛋白水平下降有关。结论 HIF1对神经细胞化学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2种预处理工艺结合真空油炸对毛豆水分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冻预处理和直接油炸(对照)相比,预干燥可以有效地降低毛豆的脂肪质量分数,且没有显著性地影响毛豆的色泽(P>0.05).随着前期热风预干燥时间的延长,真空油炸后毛豆的水分与脂肪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毛豆油炸干燥速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真空油炸时间的延长,毛豆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其后期干燥速率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5,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耐药性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耐药性癫(癎)患者术后脑组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3种检测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测定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发现CDK5 mRAN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这种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轴突和胶质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35 000处有一蛋白条带,并且可见实验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1.4293±0.1839和2.0733±0.4738)高于对照组(颞叶和海马中分别为0.9680±0.4147和1.403±0.6163,P<0.05).结论 CDK5在耐药性癫(癎)患者颞叶中表达增强,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
MRI测量颈胸角在选择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畸形。男 4 7例 ,女 2 9例。平均年龄 4 5 5岁 ,年龄范围 19~ 6 5岁。同时抽取 95套颈胸段MRI片。作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线和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盘前缘中点的连线 ,测量两线之夹角 ,称为颈胸角 (cervicothoracicangle ,CTA)。结果 :CTA平均为 4 7 6 4°(范围 2 5°~ 73°)。大于此平均角度且病灶在胸骨切迹水平线以上时可考虑低位下颈椎入路 ,5 0例 ;CTA较小 ,且病灶范围广 ,或尚累及T3 、T4,可以考虑经胸骨柄入路 ,13例 ;病灶范围广泛 ,经全胸骨入路 3例 ;Ⅰ期或Ⅱ期前后联合入路 5例 ;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入路 5例。结论 :颈胸段脊柱手术应尽量选择低位下颈椎入路等创伤较小的入路 ,其次考虑经胸骨柄入路。长节段脊柱受累的患者才考虑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或经全胸骨等创伤较大的入路。术前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灶累及范围和颈胸手术角等MRI影像学表现 ,从而利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FKBP6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研究第3外显子278C/A位点及第2内含子C/T位点(rs7797242)在无精症患者和正常男性中的多态性,初步探讨与原发无精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对177例无精症患者和231名正常男性的278C/A和C/T(rs7797242)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78C和278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无精症患者278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态性在两组中均未检出,第3、4外显子未筛查到新的变异。结论278A等位基因可能与原发无精症相关。C/T(rs7797242)及370G/A,430G/C,467T/C,468G/A在中国人群中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96.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方法:15例患者中,手术探查12例(9例保留移植肾,用明胶海绵填压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处理,3例切除移植肾),3例保守治疗。结果:移植肾切除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维持,手术保留移植肾9例和3例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其中2例手术保留移植肾患者分别于出院98d和6个月因肺部感染,心衰死亡,其他病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9个月,肾功能均良好,结论: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结合临床症状行B超检查对确诊此症价值较高,及时发现,尽早行内,外科联合处理对于移植肾破裂的治疗是重要的,明胶海绵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预防也是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7.
提出了一种有效易行的高频电刀波峰因子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接收电刀输出波形,由普通的数字示波器完成数据采集与数字化,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PC端软件根据数据计算波峰因子。通过对高频电刀波峰因子的检测,最终验证波峰因子对电刀性能以及临床使用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8.
本文重点介绍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和治以清肝平肝、清肺润肺的中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9.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24例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3例患者完成治疗。4周后皮损减退率34%,有效率83%;8周后12例患者皮损减退率53%,有效率100%;12周后5例患者皮损减退率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结论:果酸治疗痤疮至少需要4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
Polymyxin B antagonizing biological activity of lipopolysacchar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olymyxin B ( PMB ) antagonizing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The affinity of PMB for LPS and lipid A was assayed by biosensor,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PMB for LPS (2 ng/ml ) was detected by kinetic turbidimetric limnins test. The releases of TNF-α and IL-6 in 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PMφ) after exposure to LPS ( 100 ng/ml) were detecte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LR4, TNF-α and IL-6 mRNA in PMφ induced by LPS (100 ng/ml) were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PMB had high-affinity to LPS and lipid A with dissoci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18.9 nmol/L and 11.1 nmol/L, respectively, and neutralized LP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PMB could marked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s of TLR4, TNF-α and IL-6 mRNA and the release of cycokines in LPS-stimniated murine PMφ. Conclusions: PMB neutralizes LPS and inhibites the expression and release of cycokines in macrophages, in which the affinity of PMB for lipid 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