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29篇
  免费   5317篇
  国内免费   3216篇
耳鼻咽喉   503篇
儿科学   1171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3226篇
口腔科学   1070篇
临床医学   6554篇
内科学   4548篇
皮肤病学   486篇
神经病学   1010篇
特种医学   1790篇
外科学   5106篇
综合类   15392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043篇
眼科学   631篇
药学   6391篇
  78篇
中国医学   5332篇
肿瘤学   1980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638篇
  2022年   1631篇
  2021年   2116篇
  2020年   1806篇
  2019年   922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1494篇
  2016年   1092篇
  2015年   2010篇
  2014年   2651篇
  2013年   3278篇
  2012年   4749篇
  2011年   5158篇
  2010年   4887篇
  2009年   4552篇
  2008年   4546篇
  2007年   4119篇
  2006年   3775篇
  2005年   3033篇
  2004年   2078篇
  2003年   1645篇
  2002年   1243篇
  2001年   1179篇
  2000年   862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和左肝切除术的可视化仿真手术.方法 利用64排cT扫描采集肝内胆管结石的数据集.运用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IPS)对CT序列图像进行程序分割和三维重建,得到肝胆三维模型的数据以标准模板库STL格式输出,然后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FreeForm)利用自行开发的虚拟手术器械进行左肝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果 利用MIPS软件进行肝内胆管结石二维的CT图像程序分割速度快、效果满意.将分割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所获得的肝胆模型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形态逼真,可完成左肝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结论 MIPS可以有效、快速地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的64排螺旋CT的二维图像数据的程序分割、三维重建及在FreeForm进行左肝切除可视化仿真手术,为仿真的胆道外科手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2.
根据3.7 L瑞士Bioengineer KLF2000型发酵罐分批发酵的实验数据,利用GraphPad Prism软件对假单胞菌BS-03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说明Logistic模型和L-P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假单胞菌BS-03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鼠李糖脂合成和限制性基质的消耗动力学。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新型脑肿瘤显像剂:11^C-蛋氨酸(11^C-MET)的体内生物学分布,探讨11^C—MET的临床显像方法及其在脑肿瘤显像中的应用.方法测定11^C—MET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对健康志愿者和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进行PET脑显像.结果小鼠体内分布实验和脑PET显像发现,11^C—MET在血液中清除较慢,在肿瘤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问,平台期位于30—45min之间,延迟相对有利于脑瘤的显像,其余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结论11^C—MDT有较高的肿瘤/脑比值,是理想的脑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Mta-1mRNA与蛋白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mRNA与蛋白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结果:①Mta-1mRNA与蛋白在BTCC中高度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73.8%,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经非参数相关分析发现,Mta-1蛋白与Mta-1mR-NA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为0.945,P=0.000;CD34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与Mta-1mRNA与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683,P=0.000。结论:①Mta-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Mta-1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5.
纳米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质粒制备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质粒纳米微粒,并观察其基因转染能力和基因沉默效果.[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ng-2siRNA质粒,将其与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用水/油/水(W/O/W)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粒径.然后转染原代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观察纳米Ang-2siRNA微粒干扰Ang-2基因表达的效果及其细胞保护功能.[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Ang2siRNA纳米微球呈球形和椭球形,粒径150~200 nm,大小分布均匀,包封完整,分散性良好.有较强转基因能力,良好的RNA干扰效果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功能.[结论]成功制备纳米Ang-2siRNA微粒,并证实其载基因能力和RNA干扰效果,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素有良好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的血管修复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孙氏方法改进造模,治疗组分别按剂量3.12、6.24、12.48g·kg^-1·d^-1予清炎颗粒,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对照组予至灵胶囊灌胃,喂养至3d、7d、15d、30d、60d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IL-8、IL-10的水平。结果:清炎颗粒能显著降低不同时段血清IL-8的水平、提高不同时段血清IL-10的水平。结论:免疫调控可能是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唐发宽  华宁  张同欣  钮炜西  陆宏  肖军  唐雪正  王龙 《心脏杂志》2007,19(6):707-708,712
目的观察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40例,正常对照者30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偏振技术测定外周血红细胞LFU。结果CHF组红细胞LFU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越差,LFU越低(P<0.05和P<0.01)。结论红细胞LFU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HF程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香丹注射液组分相互作用与药效模拟.方法 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基于正交设计,建立复方药效学预测模型,模拟偏倚由2种散点图结合评价;并经实验验证,确定香丹注射液抗缺氧有效部位.结果 不同部位组合相互作用性质不同,由此引起的交互效应也不同.所建立的复方预测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预测,其中108只小鼠(占90%)的PE%≤25%.结论 通过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多个配伍组的药效优于原方,其中ADE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9.
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成分与环氧酶-2的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与COX-2进行分子对接。方法:采用软件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58和6COX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建立COX-2的活性位点,并对黄芩苷等四种黄酮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6COX发生分子对接的MVD分值分别为-121.64KJ/moL、-124.76KJ/moL、-96.11KJ/moL和-96.68KJ/moL。黄芩苷、汉黄芩苷以及SC-558均能作用于以Leu352,Phe518,Gly526,Val523,Ala527和Ser353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位点。结论:黄芩苷等四种黄酮与COX-2能够成功进行分子对接,其对接位点信息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抑制COX-2的活性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大粒车前子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调节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大粒车前子的免疫调节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法,从Balb/cj小鼠骨髓细胞贴壁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μg·L~(-1)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_4(rmIL-4)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在培养第6天,实验组加入车前子苯乙醇苷类化合物(10,50,100 mg·L(-1)),对照组加入RPMI 1640或LPS(1mg·L~(-1)),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CD11c,CD86,MHC Ⅱ和CD80的表达以及各组DCs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车前子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能够提高DCs表面分子CD11c,CD86,MHC Ⅱ和CD80的表达;空白组DCs的吞噬功能很强(45.39%),车前子毛蕊花苷和异毛蕊花苷组DCs吞噬功能都明显下降(分别为37.27%,30.40%,33.45%和40.15%,37.59%,31.07%).结论:车前子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s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