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5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某乡镇的24个行政村所有常住家庭中4~17岁儿童进行人户调查,确诊75名无明确病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1:2的配比,在同一村选择智力正常且无其它缺陷的15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社会适应性能力评价及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儿童MR的危险因素有:家庭贫困、母亲文化程度低、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亲妊娠前月经周期异常、母孕期发热、母孕期出血、母孕期患有慢性病、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新生儿发热、惊厥、窒息。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孕期是否患慢性病、是否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5个因素进入最终方程。结论 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及围生期因素与儿童MR的发生相关,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3.
不同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出生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期身长、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对2 547名婴幼儿0~30个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BMI值并采用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法来判定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结果]在0~30月中,巨大儿在各年龄的体重、身长和BMI均为3组之最,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出生体重儿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在出生后头3个月呈上升趋势,于3个月时达到高峰.巨大儿组在出生后各年龄段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三组中处于最低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在出生后第3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宫内生长与儿童早期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在重视预防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同时也要加强营养不良的预防.  相似文献   
64.
安徽省某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职业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职业学院一年级新生四个班级 2 42名学生 ,随机选取 2个班级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 (干预时间为一年 ) ,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选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分别进行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结果】 实验组总分、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敌对、恐怖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SCL 90一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干预前后各个因子的阳性率及总筛查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但干预前后强迫等 5个因子的阳性率和总筛查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论】 采取心理健康的干预 ,能够适当提高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对其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干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5.
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方法从躯体亚健康领域(包括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3个维度)和心理亚健康领域(包括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3个维度)筛选出101个项目,构成初始问卷,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项目分析,评价信度和效度。结果71个项目组成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该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8、0.958、0.942;与SCL-90、CMI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636、0.649;因子分析显示该问卷的结构与理论构想一致。大一新生入学1个月与入学4个月之间,高一和高三学生之间,其得分和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的项目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6.
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623名7~22岁儿童青少年最近1年内自我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发生率为7.20%,女生的自我伤害率明显高于男生,且各自采取的主要自伤方式不同(P<0.05).在自伤原因构成比中,学习压力占44.6%,受到家长和老师责罚占17.4%;家中是发生自伤最主要的场所,占47.9%,其次是学校,占33.1%;自伤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上肢,占31.4%;自伤发生后118例痊愈,占97.5%,3例留下失能或残疾,占2.5%;父母亲日常照顾时间<6h、县城、城市和青春期以后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自我伤害行为.结论 儿童青少年自伤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家庭居住地及父母照顾时间.  相似文献   
67.
青少年中的自我伤害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安慧  陶芳标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32-2034
本文描述了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流行病学状况,并从个体内在因素、杜会环境、儿童期虐待、和生物因素等方面综述了与自我伤害的关联.揭示了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因素,提示全社会对青少年自我伤害的重视.  相似文献   
68.
安徽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与体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张洪波  陶芳标  许娟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19-1320
目的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及初潮前后体脂变化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南、中、北3个地区城乡9-18岁中小学女生3000人进行调查,并测量体质指数(BMI)、腹部皮脂厚度、上臂皮脂厚度和肩胛下皮脂厚度4项指标。结果城市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76岁,农村女生13.11岁,城乡最小月经初潮年龄均为10岁。体质指数、腹部皮脂厚度、上臂皮脂厚度和肩胛下皮脂厚度4项指标均值来潮组均大于未来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因素关系密切;安徽省汉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呈现提前趋势,性教育应提前,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9.
合肥市2所初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4524名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抑郁情绪评定,描述抑郁情绪的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布特征,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八年级学生抑郁评分高于七年级,肯定抑郁和可能抑郁的检出率(21.8%,10.6%)均高于七年级(14.0%,6.7%);高年龄组抑郁评分高于低年龄组,肯定抑郁的检出率也高于低年龄组。女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下等者、体重自我评价超重者更倾向于报告有抑郁情绪;年龄较小、七年级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上等者抑郁发生的危险性较低。结论初中生抑郁情绪与性别、年级、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和体重自我评价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0.
初中生抑郁焦虑与生活满意度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抑郁和特质焦虑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分析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特质焦虑量表(T-AI)、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4524名进行特质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的评定,描述抑郁、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异常的筛查情况,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7.9%,特质焦虑检出率为5.3%,自我意识过低的学生比例为29.1%,自我意识过高的检出率为28.6%,抑郁、特质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评分均与抑郁、特质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