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0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9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678篇
内科学   656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266篇
外科学   414篇
综合类   140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40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577篇
  6篇
中国医学   425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胡晓丽  宋兰云  王学文  宁培儒 《天津医药》2003,31(3):164-165,F003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HD)的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疑似HD病人行肠黏膜活检,采用NSE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链酶卵白素(SP)法染色。结果:神经节细胞对NSE呈强阳性反应,阳性细胞呈深棕色,而雪旺细胞和周围胶质细胞对NSE呈弱阳性反应。神经节细胞对S-100蛋白呈阴性反应,雪旺细胞和胶质细胞对S-100蛋白呈强阳性反应。这两种抗体染色结果相互对照,使神经节细胞极易辨认。41例病人中35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全部经手术后全层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符合率100%。其余6例诊断为其他肠道疾病,后经临床观察和药物治疗证实不是先天性巨结肠。结论:NSE和S-100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诊先天性巨结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水平变化 ,探讨其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程度危重症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 ,并以正常小儿作对照。 结果  血清GAS、血浆MTL各组均数差异有显著性 (F =9 5 5 ,P <0 0 1;F =2 0 13,P <0 0 1) ,不同危重程度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TL水平的升降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衰竭组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升降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及非胃肠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11 2 0 ,P <0 0 1;F =5 3 99,P <0 0 1)。 结论  小儿危重症时GAS、MTL参与了危重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且与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3.
针刺合针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合针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应用针刺合针刀治疗 4 0例 ,并与单纯针刺治疗 4 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比较早期采取高压氧与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 4 5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纳洛酮组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高压氧组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给予高压氧治疗 ,纳洛酮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 2组患者昏迷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脑电图 (EEG)变化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测定治疗前与完全清醒后动脉血气。结果  2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纳洛酮组EEG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压氧组 (P <0 .0 5 ) ,p(O2 )和Sa(O2 )上升值明显低于高压氧组 (P <0 .0 5 )。结论 高压氧和纳洛酮均可以有效缩短急性CO中毒患者的昏迷时间 ,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 ,故在无条件进行高压氧治疗时 ,早期使用纳洛酮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肝癌中组胺H2 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DAB)诱发大鼠肝癌模型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半定量法研究肝癌组织、远癌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组胺H2 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组胺H2 受体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远癌肝组织 (P <0 0 1)和正常肝组织 (P <0 0 1)。结论 :肝癌中组胺H2受体基因的转录减少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6.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Kecrkang oral Liquid on extracorporeal bacteriostasis. Methods Tube dilu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Keerkang oral liquid on bacillus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illus aeruginos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β-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candida albicans. Results Keerkang Oral Liquid has obvious inhibited effects to all the bacteria that mentioned above. Conclusion Keerkang Oral Liquid has obvious extracorporeal bacteriostasis and resistance to fungi.  相似文献   
97.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观察251例白血病细胞CD14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 CD14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在白血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CD45 /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 2 5 1例白血病细胞 CD14及其它白血病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2 5 1例中有 19例 ( 7.5 % )白血病细胞表达 CD14,9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 )中 16例 ( 16 .8% )白血病细胞表达 CD14,130例淋系白血病未见 CD14阳性的病例。 M4和 M5b CD14的阳性率 ( 9/ 14;6 / 6 )明显高于 M2 ( 1/ 30 ) ( P=0 .0 0 1;P=3.6× 10 - 6 )及 M5a( 0 / 5 ) ( P=0 .0 3;P=2 .2× 10 - 3 )。标准 CD14单抗均不与 5例 M5a细胞反应 ,而自制 CD14新克隆 2 F9单抗则全部阳性。5例 M5a中 1例 CD15和 2 9例 M2 中 13例 CD11b的阳性率明显低于 M5b( 6 / 6 ,P=0 .0 2 ;6 / 6 ,P=0 .0 2 )。在 AML 组中 ,CD14的表达与 CD117呈负相关 ( r=- 0 .2 ,n=81,P=0 .0 3) ,与 CD11b、CD15及HL A- DR呈正相关 ( r=0 .5 ,n=93,P=0 .0 0 1;r=0 .4,n=95 ,P=0 .0 0 1;r=0 .2 ,n=95 ,P=0 .0 2 )。结论  CD14有助于淋巴系白血病、髓系白血病及其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其对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中的特异性为 96 .7% ,敏感性为 6 0 .0 %。  相似文献   
98.
目的:合成西达本胺{N-(2-氨基-5-氟苯基)4-[N-(吡啶-3-丙烯酰)氨甲基]苯甲酰胺}.方法:以吡啶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制得吡啶丙烯酸,然后以N,N′-碳酰二咪唑(CDI)为催化剂,通过2步酰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结果:目标产物的产率为29%.结论:本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与司莫司汀(MeCCNU)序列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4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病人术后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加静脉滴注VM26及口服MeCCNU化疗,通过比较化疗前后影像学表现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本组145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14.5%)、部分缓解72例(49.6%)、无变化31例(21.4%)、恶化21例(14.5%)。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0.3%、74.5%和22.8%。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毒性反应。结论 VM26-MeCCNU联合序列给药可延长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时间,并发症及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