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731篇
  免费   39934篇
  国内免费   21951篇
耳鼻咽喉   3905篇
儿科学   6545篇
妇产科学   2326篇
基础医学   23607篇
口腔科学   6974篇
临床医学   47616篇
内科学   32714篇
皮肤病学   4706篇
神经病学   7484篇
特种医学   15431篇
外科学   33548篇
综合类   113182篇
现状与发展   93篇
预防医学   45511篇
眼科学   4746篇
药学   49614篇
  643篇
中国医学   41897篇
肿瘤学   17074篇
  2024年   1466篇
  2023年   5029篇
  2022年   12603篇
  2021年   15911篇
  2020年   14116篇
  2019年   7194篇
  2018年   7784篇
  2017年   11182篇
  2016年   8178篇
  2015年   15624篇
  2014年   20109篇
  2013年   25717篇
  2012年   37037篇
  2011年   39662篇
  2010年   35911篇
  2009年   31423篇
  2008年   32280篇
  2007年   31076篇
  2006年   27265篇
  2005年   21363篇
  2004年   15094篇
  2003年   12155篇
  2002年   9203篇
  2001年   8392篇
  2000年   6288篇
  1999年   2250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5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针对微笑时鼻唇部出现上唇上提并短缩,鼻小柱下方褶沟,上唇牙龈外露等现象,探讨一种治疗上唇短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口或鼻前庭切口,将鼻小柱根部鼻中隔降肌肌纤维切断及部分切除,并广泛剥离使上唇下降.结果 共为27例上唇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采用了双侧鼻小柱外侧与前庭基底贯穿切口,18例采用了上唇唇龈沟切口.通过手术,患者获得微笑时上唇中部适度降低,鼻小柱下方褶沟变浅或消失,上唇牙龈外露消失的效果.6例患者还在手术矫正上唇动态短缩畸形的同时,实施了鼻整形术.通过手术可矫正鼻唇牙龈部的综合动态缺陷,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结论 手术方法治疗上唇短缩畸形,可改善患者微笑时的表情,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1142例胃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指导选择合理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2004年3月胃癌手术后1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年代分为3组,第1组:1989年1月至1994年1月,405例;第2组:1994年2月至1999年1月,377例;第3组:1999年2月至2004年3月,360例。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2%(128/1142)和3.6%(41/1142)。第1、2、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3.1%、10.1%和10.3%;3组比较,P>0.05。3组手术死亡率依次为4.7%、3.4%和2.5%,3组比较,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24.2%,31/128),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临床Ⅳ期、姑息性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及术前合并症的存在(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的清除范围和手术方式不是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时应避免施行不必要的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应用三七总甙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TGF-β1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并使细胞停滞于S期,而G0-G1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甙改变细胞周期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4.
美施康定致尿潴留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芬  李玉芹 《护理研究》2005,19(11):1008-1008
美施康定为晚期癌症病人第三阶梯麻醉镇痛药物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因其作用持久 ,镇痛效果好 ,临床应用较广泛。我科自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9月共有 194例癌症病人服用美施康定 ,其中 3 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我们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相应护理 ,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 ,男 14例 ,女 2 2例。年龄 3 3岁~70岁 ,平均 5 2 .7岁。其中 ,胃癌 8例 ,肺癌 6例 ,乳腺癌 5例 ,食管癌 3例 ,肝癌 3例 ,肠癌 5例 ,淋巴瘤 4例 ,宫颈癌 2例。口服应用 2 4例 ,肛门填塞 12例。采用VAS疼痛评…  相似文献   
995.
白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血液病之一,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者,以周身乏力、恶寒、心悸、腰酸、口腔溃疡、易于感染等为其症状特征。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等所致,也可见于各种肿瘤(包括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放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等。中医虽无“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名,但据其乏力、头晕、心悸、易于外感等症状,当属中医“虚劳”、“温病”、“心悸”等范畴,治疗上辨证分型种类较多,治疗用药迥异。根据笔者经验,白细胞减少症当从阳虚毒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时、溶栓24 h NIHSS评分,6个月mRS评分及死亡率,观察两组溶栓相关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所有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共纳入患者119例,男性69例(58.0%),年龄范围46~94岁,平均70.12±10.55岁,入院
NIHSS评分4~38分。其中年龄≥80岁患者29例,年龄<80岁患者90例。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溶栓
24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6个月预后良好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静脉溶
栓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
结论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未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死亡率及不良预
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6个月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改良Maquet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2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改良Maquet术)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膝关节镜探查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移抬高三联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10~25个月)。[结果]Q角术前(20.8±4.5)°,术后(10.2±2.1)°(P<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术前(51.8±7.3)分,术后(93.4±3.4)分(P<0.01),髌股关节关系改善,无脱位发生。[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8.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X线平片与CT常规横断位及MPR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常规横断位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骨样骨瘤病人在X线平片、CT常规横断位及MPR图像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内钙化显示能力。结果:41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41例中仅8例在X线平片上能显示瘤巢,瘤巢显示率为19.5%(8/41);所有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周围骨质硬化,但均不能显示瘤巢内钙化;41例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瘤巢,18例CT横断位图像能显示瘤巢内钙化,30例病人在MPR图像能显示瘤巢内钙化;横断位CT图像和MPR对瘤巢内钙化显示率分别为43.9%(18/41)和73.2%(30/41)。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显示瘤巢的重要检查方法,MPR图像是显示瘤巢内钙化的最佳方法,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9.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激素抵抗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阳轲  熊瑛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0):770-772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已成为哮喘现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但约5%-10%的患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而成为难治性哮喘,这种对激素治疗效果较差的哮喘被称为“激素抵抗性哮喘”(steroid-resistant asthma,SRA)。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β、基因表达和热休克蛋白异常等有关,免疫和非免疫治疗可以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