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8篇
  免费   2015篇
  国内免费   1397篇
耳鼻咽喉   330篇
儿科学   409篇
妇产科学   95篇
基础医学   1276篇
口腔科学   361篇
临床医学   2521篇
内科学   1803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492篇
特种医学   908篇
外科学   1695篇
综合类   606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479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2616篇
  34篇
中国医学   2071篇
肿瘤学   93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837篇
  2020年   725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744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1331篇
  2012年   2045篇
  2011年   2108篇
  2010年   1955篇
  2009年   1683篇
  2008年   1761篇
  2007年   1687篇
  2006年   1569篇
  2005年   1162篇
  2004年   826篇
  2003年   686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详细研究了纳米金标记免疫检测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检测带的信号强度、封闭试剂,纳米金探针的浓度、包被试剂A和B的浓度、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尺寸,及检测过程中的化学体系等。通过参数优化,确立了建立快速、简易的金标试剂条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探针溶液中加入保护试剂K后,试剂条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常温下试剂条保存期可达120d(信噪比保留70%以上)。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6~8h)均使用磁性远红外寝具,连续2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脂、血糖及抗氧化指标等。结果 实验组实验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前;实验前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实验后MDA含量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实验前显著提高(P〈0.01);实验前后血清中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血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家兔门静脉栓塞后同侧肝细胞凋亡及对侧肝叶增生的最佳时间。方法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一组做对照,余剖腹细针穿刺行肝右叶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前、栓塞后第3、7、14、21天各处死1组,依次为A、B、C、D、E组。处死后测量肝左、右叶体积,右肝取病理切片观察肝细胞凋亡、坏死情况及肝功能改变。结果栓塞后肝右叶体积逐步减少,A到E组平均体积分别为46.4、46.0、44.4、42.0、39.7 cm~3。肝左叶体积逐步增大,A到E组平均体积分别为54.0、54.5、56.3、61.7、63.9 cm~3。剩余肝比例逐步增加,A到E组分别为53.8%、54.2%、55.9%、59.0%、61.0%。肝细胞凋亡指数A到E组分别为8.1%、12.2%、19.4%、20.1%、14.2%。结论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可引起同侧肝叶萎缩及诱导肝细胞凋亡和对侧肝叶体积代偿性增生,最佳时间为7~14 d。  相似文献   
74.
经肝胃造瘘胃肠道支架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病情复杂的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支架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经口途径较难处理的胃、十二指肠支架成形术病例4例,其中2例Roux-en-Y吻合术后输入段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并继发胆道梗阻的患者经肝途径置入支架;1例幽门区恶性狭窄和1例十二指肠降部恶性狭窄患者分别经胃造瘘置入支架。结果所有支架释放成功,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开始进流质,无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期内均无支架移位及再狭窄。结论掌握技巧,肠道支架成形术在复杂性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76.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29例,行常规^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将发育不良肾分为0~4级。结果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示29例患儿中24例为单侧肾发育不良,其中11例1级,7例2级,6例3级,余5例患肾未显影为0级,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患肾分肾功能为0~24.9%(平均6.3%)。29例患儿中24例患肾肾皮质显像诊断为肾发育不良,5例患肾未显影,由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诊断灵敏度为82.76%。29例中1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发育不良。结论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肾发育不良灵敏度高、可靠,可确定发育不良肾部位和判断肾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6例,47条腿,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有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静脉管腔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脉冲多普勒显示返流频谱返流时间大于0.5s。结论 该检查对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性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对60例SA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继发性腹腔感染与APACHEⅡ评分、Ranson预后指标、住院时间、死亡率的关系。按治疗方法将病例分为非手术治疗组、早期手术治疗组、非手术中转手术治疗组,比较腹腔感染发生率。结果继发性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为35.0%。感染与非感染两组的APACHEⅡ评分、Ranson预后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感染组病例住院时间长(P<0.05),死亡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早期手术治疗组病例腹腔感染发生率高(P<0.05)。继发性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0%)。结论SAP病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有较高的腹腔继发感染发生率。继发性腹腔感染的发生延长了SAP病例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0.
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肖林  杨军  暨兴华  孙远  杨彦春 《重庆医学》2003,32(3):306-307,309
目的:建立类似于人类干燥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模拟其唾液腺的病理改变和口腔临床表现,并试图就腺体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饮水量及口干症状与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运用BALb/C近交系小鼠颌下腺组织匀浆与弗氏完全佐剂(CFA)混匀多点注射小鼠波下,再注射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产生类似于人类干燥综合征(SS)的唾液腺改变及临床。结果:给BALb/C小鼠注射同种颌下腺抗原后,其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不一,2、4、6周淋巴细胞浸润有逐步加重的趋势,但前两组饮水量及唾液流率无显著性差异,6周组的损害最重,饮水量增加而唾液流率却显著减少。结论:初步建立了类似于人类SS表现的动物模型。并证实腺体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饮水量及口干症状与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