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51篇
  免费   6408篇
  国内免费   4916篇
耳鼻咽喉   660篇
儿科学   585篇
妇产科学   672篇
基础医学   7145篇
口腔科学   928篇
临床医学   8957篇
内科学   8424篇
皮肤病学   592篇
神经病学   3161篇
特种医学   23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5921篇
综合类   11926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4295篇
眼科学   1545篇
药学   7333篇
  92篇
中国医学   4244篇
肿瘤学   5454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976篇
  2022年   1827篇
  2021年   3406篇
  2020年   2757篇
  2019年   2223篇
  2018年   2361篇
  2017年   2187篇
  2016年   1996篇
  2015年   3156篇
  2014年   3739篇
  2013年   3193篇
  2012年   4665篇
  2011年   4981篇
  2010年   3214篇
  2009年   2472篇
  2008年   3195篇
  2007年   3255篇
  2006年   3272篇
  2005年   2979篇
  2004年   2251篇
  2003年   2466篇
  2002年   2174篇
  2001年   1859篇
  2000年   1597篇
  1999年   1520篇
  1998年   1086篇
  1997年   989篇
  1996年   728篇
  1995年   719篇
  1994年   628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270篇
  1988年   193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42.
43.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肝二病区收治的11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病毒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将2017年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收治的98例患者的作为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3.88%(92例),远高于常规组的77.68%(87例),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对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灶、免疫功能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化疗,治疗组予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瘤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无脱落,最终完成试验者78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②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1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两组血清NK、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CD8~+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NK、CD3~+、CD4~+水平降低(P0.05)。化疗1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2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NK、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为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能有效控制老年肺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瘤灶变化,并有利于稳定血清NK、CD3~+和CD4~+水平,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0.
分析温病学术理论发展与温病学教学、临床应用现状,认为有关温病文献研究可从深度与广度进行再拓展、再挖掘。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结合温病学科学术性质及特点,探讨"扎根理论"在该学科学术理论建设中可行的研究模式与研究思路,剖析该研究对于温病学科学术建设的理论价值及应用前景。同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难点,提出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