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21篇
  免费   5196篇
  国内免费   3499篇
耳鼻咽喉   543篇
儿科学   668篇
妇产科学   460篇
基础医学   6447篇
口腔科学   861篇
临床医学   6640篇
内科学   8758篇
皮肤病学   683篇
神经病学   3089篇
特种医学   25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5801篇
综合类   8991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3479篇
眼科学   1364篇
药学   5892篇
  51篇
中国医学   2882篇
肿瘤学   4624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663篇
  2022年   1317篇
  2021年   2687篇
  2020年   2007篇
  2019年   1788篇
  2018年   1852篇
  2017年   1725篇
  2016年   1836篇
  2015年   2677篇
  2014年   3195篇
  2013年   3171篇
  2012年   4508篇
  2011年   4804篇
  2010年   3451篇
  2009年   2650篇
  2008年   3215篇
  2007年   3176篇
  2006年   2887篇
  2005年   2829篇
  2004年   2060篇
  2003年   2154篇
  2002年   1816篇
  2001年   1325篇
  2000年   1027篇
  1999年   974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572篇
  1996年   381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3篇
  1972年   9篇
  196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比较性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用骨密度仪对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及20例无腰椎管狭窄症者进行检测,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表明骨质疏松与腰椎管狭窄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海螵蛸对骨愈合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揭示中药海螵蛸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干预作用,了解海螵蛸的调节靶点,探索建构中药基因组学的途径.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建立单因素干扰模型,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各类mRNA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TGG)-β1 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海螵蛸在骨折早期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VEGFmRNA、BMP-2mRNA的表达升高,而对Ⅱ型前胶原mRNA、TGF-β1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到峰值后,Ⅱ、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下降,VEGFmRNA、TGF-β1mRNA表达量中后期维持于较高水平.表明海螵蛸与血管形成有关,对骨折软骨形成早期具有促进骨诱导的作用,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合成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在中国健康人体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价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方法用区组随机化设计,选择18~50岁健康成人36名,随机分至50~300mg共6个剂量组,每组6人,男女各半。观察试验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及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变化。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各组入选受试者给药前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给药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和脑电图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5例受试者出现给药侧手部肿胀,1例出现头晕、冷汗等可能与药物相关的轻度一过性药物不良反应。试验中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最大剂量至30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4.
雌二醇对溴氰菊酯染毒大鼠皮层突触体神经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溴氰菊酯染毒动物皮层突触体膜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和ATPase活力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不同水平17β-雌二醇(10-5、10-8、10-111mol/L)对2×10-5mol/L溴氰菊酯染毒的去卵巢大鼠皮层突触体氨基酸释放的影响;用化学比色法检测17β-雌二醇(10-5、10-8、10-11mol/L)对2×10-4mol/L溴氰菊酯染毒的去卵巢大鼠皮层突触体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Ca2+-Mg2+-ATPage活力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对雌二醇作用的影响.结果2×10-5mol/L氰菊酯处理可增加高钾去极化状态下大鼠皮层突触体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的释放;10-8、10-11mol/L的17β-雌二醇可抑制溴氰菊酯所致高钾去极化状态下突触体Asp和Glu的释放,对Asp释放抑制率为28.42%、24.36%,对Glu释放抑制率为21.52%、14.57%;Tamoxifen对17β-雌二醇的抑制作用未见拮抗.2×10-4mol/L溴氰菊酯可抑制突触体4种ATPage活力;10-5mol/L雌二醇可拮抗溴氰菊酯对4种ATPase活力的抑制;l0-8、10-11mol/L雌二醇可增加Ca2+-ATPase活力;Tamoxifen对雌二醇的拮抗作用仍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17β-雌二醇对溴氰菊酯染毒所致皮层突触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释放增加和ATPase活力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雌二醇非基因学机制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法对240例SARS患者的602份系列标本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进行绝对计数测定。结果 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重型(极重型)患者明显低于普通型(P<0.001)。治愈组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于发病时处于低水平,但于发病后第2周开始上升,然后随病情恢复逐渐升至正常水平。但NK细胞于发病时已处于低水平,至发病后第2周继续下降,于发病后第5周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SARS患者的B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有关,测定SARS患者的该两种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用神经网络(NN)分析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用BP网作为拟合模型,网络的结构为22-6-1,分析糖尿病各种可能危险因素的平均影响值(MIV),按MIV值的绝对值大小排出因子顺位,并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相比较,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因子间的联合作用。结果 NN多因素分析,糖尿病危险因子顺位为脉搏、糖尿病家族史、居住年限、肾病史、腰臀比、性别、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收入、饮酒、年龄、舒张压、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其他病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吸烟、职业、脑血管病史、肝病史;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7个变量入选最终模型,因子顺位为脉搏、糖尿病家族史、肾病史、腰臀比、高血压病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及年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二者的差别可由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一部分。结论 NN完全能够胜任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任务,可拟合出比传统模型更复杂的变量间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细菌学疗效. 方法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对照平行试验设计方法,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 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组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组细菌分离阳性率分别为77.42%和80.99%;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92%和97.96%;对不同致病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33%~100%和80%~100%;以上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纸片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细菌敏感率分别为93.81%、93.30%、91.24%、84.54%和87.11%;从MIC90结果看,加替沙星对多数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左氧氟沙星.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具有良好的细菌学疗效.  相似文献   
99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目的为了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高度重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掌握其耐药特性,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其耐药性的产生. 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革兰阳性菌鉴定药敏复合板(PC11),对1998~2000年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结果 1998~2000年分离的MRSA菌株中,有4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其中1株对万古霉素的MIC=8μg/ml;3株对万古霉素的MIC>16μg/ml. 结论在我院监测中出现1株万古霉素中介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3株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考核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苗 (LA 1株 )的流行病学效果 ,于 1996年 12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1~ 12岁儿童 7 6万人为观察对象 ,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对象按个体出生月份单、双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 ,疫苗组接种 1ml,滴度为 10 6 5TCID50 的甲肝减毒活疫苗 ,对照组注射 1针伤寒Vi多糖疫苗 ,外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显示 :在 5年的随访中 ,对照组和外对照组出现甲肝 38例 ,累积发病率 6 2 79/ 10万 ,疫苗接种组出现甲肝 1例 ,累积发病率 6 34/ 10万 ,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保护率为89 90 % ,95 %可信限为 6 9 86 %~ 10 0 0 0 %。表明规范化 ( 10 6 5TCID50 /ml)甲肝减毒活疫苗 (LA 1株 ) 5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建立评价医院和医生用药行为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建立评价医院和医生用药行为的机制,将合理用药纳入医院管理,针对评价对象,分别提出建立基于病历处方和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评价机制、基于医疗单位的合理用药评价机制,并对其相应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文章作者提出评价机制建立后,在应用中要注意适宜性,并做好监督、考核的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