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0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31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415篇
内科学   541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86篇
综合类   85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9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22篇
  5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3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通过对2型糖尿病(NIDDM)核心家系的分析,探讨了遗传因素在核心家系成员中所起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病例核心家系一级亲属NIDDM 的发病率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χ2 = 17.0,P< 0.001,相对危险度(RR)为3.30,95% 可信区间为1.80~6.05。不论父母、同胞和子女,均以病例亲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病例组各亲属中,不论男女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比(SIR)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的100,经统计学Z检验有极显著意义;病例核心家系的RR、归因危险度(AR)% 也明显较高,进一步说明血缘关系与NIDDM 之间有较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52.
大肝癌经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缩小后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手术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经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门静脉化疗栓塞(PVCE)治疗缩小后,行外科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E睦动脉、,门静脉插管或经皮行TACE加PVCE治疗大肝癌,对缩小后的48便行手术发除15例,B超引导经皮肝这本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3例,开腹肝肿瘤深度冷冻治疗10例,结果:TACE加PVCE治疗后肝肿瘤由平均直径10.6cm缩小到4.6cm,27例AFP阳性者19  相似文献   
53.
从全国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88所中医医院1994年12万余份出院病例中,遴选出78605份符合项目研究要求的病例,从中分析发现中医病、证诊断名5908个。通过对每一个病、证诊断所占有的病例量顺位列表分析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全国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规范描述了中医病、证诊断内涵联系的层次结构,揭示了中医病、证的属性组合规律与因果关系,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4.
小儿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脑电图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观察小儿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脑波改变。②方法 应用脑电图对133 例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病儿进行检查,并与155 例成人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脑电图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小儿脑电图异常率为64.7% ,明显高于成人19.4%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 61.08,P< 0.005);小儿组有意识障碍者脑电图异常率为94.3% ,高于无意识障碍者(54.1% ),差异有显著意义(χ2 = 18.24,P< 0.01); 脑电图异常率随病程的延长而下降(χ2 = 15.14,P< 0.01)。④结论 脑电图检查可以反映小儿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5.
小叶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小叶丁香Syring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首次从小叶丁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并鉴定为橄榄苦苷(oleuropein,I),10-羟基橄榄苦苷(10-hydroxyoleuropein,Ⅱ),oleoside-11-methyl ester,Ⅲ及2-(3,4-二羟基苯基)乙醇[2-(3,4-dihydroxyphenyl)ethanol,Ⅳ]。结论 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有效血药浓度、剂量与疗效三者之间关系以及和/或丙戊酸等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相互影响。方法:83例患者分为3组,即拉莫三嗪组、拉莫三嗪+丙戊酸组及拉莫三嗪+丙戊酸+其它抗癫痫药组。拉莫三嗪的起始剂量拉莫三嗪组为2mg/(kg·d),联合用药组为0.2mg/(kg·d),丙戊酸成人起始剂量为负荷量。结果:联合用药组中的部分病例拉莫三嗪剂量高于国外推荐剂量。当拉莫三嗪剂量在2~7mg/kg、血药浓度在1~6mg/L,丙戊酸的剂量在4~28.19mg/kg、血药浓度在37.46~113.79mg/L时,癫痫有效控制率在67.6%~86.4%之间。结论:国外推荐的拉莫三嗪有效血药浓度及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时的剂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探讨IL-4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慢性荨麻疹患用咪唑斯汀治疗,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同时用ELISA法检测慢性荨麻疹患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IL-4的水平。结果:治疗1、2wk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2.5%、84.4%(P<0.01),不良反应3例。治疗前血清IL-4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IL-4水平下降(P<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不甚明显(P>0.05)。结论:咪唑斯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能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血清IL-4的水平。  相似文献   
58.
对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含量测定中过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又名扑尔敏片,它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在含量测定项下文字叙述为:“……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滤过,取续滤液照分光光度法……。”没有规定静置时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用滤纸滤过,虽均为澄明的滤液,但静置时间的长短对本品含量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甚至有的误差能达到10%左右。本文对此进行了考查,从不同的静置时间实验中得出:摇匀后,需要静置60分钟,取上清液滤过,测得的结果才能接近真实值,不然结果会有不同程度的偏高。  相似文献   
59.
紫菀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紫菀药材的反相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鉴别分析方法.方法:Ultrasphere ODS C18色谱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2)-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25℃.紫菀药材经80%甲醇超声处理,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紫菀药材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6份不同紫菀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中可检出10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紫菀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在0.135%~0.246%之间.结论: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准确性好,可用于紫菀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0.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属性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的属性,EB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3例以往诊断为恶组的尸检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将不同组织集成在一张切片上.免疫组化采用LsAB法.一抗选用CD4、CD8、CD20、CD45RO、CD56、CD3ε、CD30、CD68、TIA-1及Granzyme B.DNA-RNA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mRNA.结果:33例恶组中,排除不符合传统恶组诊断标准的4例,选择其中2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示29例中有28例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16/28例为EBER1/2阳性;余1例为恶组样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结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瘤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28/29),少数来源于B淋巴细胞(1/29),未发现组织细胞源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