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了提高清洗质量,确保干燥、降低反洗率,提高工作效率,针对湿化瓶的特点而设计了专用湿化瓶漂洗筐。方法制作六面带网状而内底带柱的不锈钢清洗筐,根据我院去污区清洗池的长和宽度设计漂洗筐长约58cm,宽约37cm,高约14cm,盖边一方与筐体相连,可活动,另一方带扣,两侧带提手。钢丝柱直径0.5cm,柱与柱之间前后都相隔7cm。柱子是焊接在钢条上的,所以304号钢条要求比钢柱直径宽,大约1cm左右,高度为8cm,每筐可盛装40个湿化瓶。结果氧气湿化瓶漂洗筐使用之前湿化瓶反洗率3%,使用后湿化瓶反洗率0.2%。结论制作适宜盛装湿化瓶的漂洗筐,在清洗时确保了清洗质量和干燥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花姜酮对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株分为空白组、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和花姜酮20μmol/L组。空白组使用常规细胞培养液培养,其他3组分别使用相对应浓度的花姜酮进行培养,观察4组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情况及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水平。结果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组,且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低于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组,且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均低于空白组,且花姜酮20μmol/L组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均低于花姜酮5μmol/L组、花姜酮10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花姜酮的干预下,PI3K、Akt、Bcl-2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且随着花姜酮浓度的提升,PI3K、Akt、Bcl-2表达水平下调幅度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花姜酮能够促进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凋亡,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住院时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的7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单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的5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单用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单用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8周后其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明显提高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REGⅣ、ORP150与miRNA-223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12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体检正常者126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不同分期以及分化程度胃癌患者的REGⅣ、ORP150与miRNA-223水平进行比较.分别对REGⅣ、ORP150与miRNA-223水平联合检测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磐安县玉山地区6岁及以下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公卫科做保健的6岁及以下儿童385人为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出生日期、缺铁性贫血等查体信息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分析25-羟维生素D3[25(OH)D3]情况....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制多功能悬浮型药用植物种衣剂,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成膜剂等助剂进行筛选及优化,在测定所研制种衣剂性能的同时测定了其对黄芪、甘草和桔梗种子发芽和田间出苗的影响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以一定质量分数的杀虫剂、杀菌剂、营养成分和生长调节剂为有效成分,3%的NNO及1%的CMN为润湿分散剂,1%的海藻酸钠及1%的阿拉伯胶为增稠剂剂,3%的PVA-1799及1%的CMC为成膜剂通过湿法研磨制得种衣剂,种衣剂在一定包衣比下对药材种子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并显著增强了植株对田间病虫害的抗性。结论:研制的悬浮种衣剂性状合格,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在补充和结合医学临床研究中,专家和科研工作者往往片面地追求研究纲领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最终服务对象,即患者的需求。因此,以往大多数的临床研究都集中在评价治疗措施的效力,却缺乏关于其临床效果的研究数据。效益比较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旨在通过提供对可能的最佳治疗方案利弊的比较证据,使决策者能明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这种证据,较之传统意义上的RCT研究证据更普遍,更适用于对实际医疗方案的决策。重视CER将为临床循证医学的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支持。诚然,在补充和结合医学的大多数领域中,CER的数据还很匮乏,针灸研究已为CER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笔者将重点介绍CER,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8.
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珠子参中15种皂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PLC-ESI-MS/MS)同时测定珠子参中15种皂苷类化合物(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f、三七皂苷R1、姜状三七皂苷R1、竹节参皂苷IVa)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 TMC18色谱柱(150 mm×1.5 mm,5μm),以含0.05%甲酸的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HPLC-ESI-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质谱去簇电压(DP)、碰撞能量(CE)和碰撞池出口电压(CXP)等参数,并考察了浓缩温度、提取时间等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15种皂苷类化合物在0.000 9~2 952.592 3μg/m 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检出限范围为0.003~626.554 ng/m L,定量限为0.075~1 762.150 ng/m L,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15%~101.12%,RSD为0.82%~2.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以对珠子参中多种皂苷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林下种植重楼和珠子参根际土壤与原生林地土壤特征差异,了解植被变化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方法 以林下移栽种植重楼和珠子参为对象,测定根际土壤特征并与相对应的原生林地土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珠子参根际土壤有机碳(46.14 g·kg–1)、有机质(79.55 g·kg–1)、全钾(9.65 g·kg–1)和硝态氮(0.006 g·kg–1)质量分数较高,而全磷(0.49 g·kg–1)、速效磷(0.03 g·kg–1)和铵态氮(0.01 g·kg–1)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出现在重楼根际土壤中。原生林地土壤中蔗糖酶(51.66 mg·g–1·d–1)、脲酶(372.6 μg·g–1·d–1)、过氧化氢酶(9.65 μmol·g–1·d–1)和亚硝酸还原酶(932.04 μmol·g–1·d–1)活性最高。重楼根际土壤脲酶活性高于珠子参根际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则与之相反,其他几种酶的活性在2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3种土壤在养分构成、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方面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 土壤特征之间差异表明,植被类型养分需求和获取策略有所不同,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受到植株自身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双重影响,且往往出现复杂的网状联系。探明药用植物适宜的土壤类型差异能为引种栽培区域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参芪降糖颗粒由人参(茎叶)皂苷、黄芪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降糖、抗炎、保护微血管等多种药理活性。因参芪降糖颗粒具有协同降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其应用于糖尿病防治。对参芪降糖颗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总结,基于糖脂代谢病创新理论提出对参芪降糖颗粒防治疾病的认识,以期为参芪降糖颗粒的深入研究与临床推广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