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84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58篇
  3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某二级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AUD),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AUD。结果:该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是65.30、55.76、54.33 DDDs/(100人· d),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青霉素类、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1代头孢菌素类的AUD逐年下降,而第3代头孢、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咪唑衍生物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住院患者的AUD较高,第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AUD增长过快,医院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3年1~10月有医学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5分的孕妇160例,同等条件下自愿选择COOK双球囊引产的80例为观察组,选择缩宫素引产的8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引产方式促宫颈成熟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放置球囊12 h后宫颈评分、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用于引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莫西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采用萃取法处理后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05%三氟醋酸,22∶78),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96nm(02.5min)、256nm(2.52.5min)、256nm(2.54.5min)、296nm(4.54.5min)、296nm(4.58.0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莫西沙星与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min和3.4min。莫西沙星血药浓度在0.058.0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莫西沙星与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2min和3.4min。莫西沙星血药浓度在0.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定量下限为0.05μg/ml,日内、日间RSD分别低于3.96%、4.72%,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及内标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2.13%、84.12%、85.85%和97.31%。结论:该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临床莫西沙星的血药浓度检测及Ⅰ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肝损害将本院收治的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肝损害组(32例)和非肝损害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特点、外周血主要指标水平以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肝损害组患儿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咽峡炎、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乳酸脱氢酶(LDH-L)升高、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以持续性发热、中重度肝脾大、肝酶异常、血小板减少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加为主要临床特征,当患儿肝功能明显受损时,应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声学结构定量(ASQ)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出生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5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26例,轻度窒息组1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组11例;应用ASQ软件对各组新生儿颅脑声像图进行定量分析,获取蓝色及红色曲线均数、众数、标准差、蓝红曲线下面积比7个参数,评估ASQ各参数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除蓝红曲线下面积比外,其余ASQ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蓝色及红色曲线均数、众数、标准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蓝色曲线均数、众数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窒息组红色曲线均数、众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色及红色曲线均数、众数、标准差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其中蓝色曲线均数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最好(r=0.854,P0.001),且其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敏感性为90%。结论 ASQ参数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小于1个月的36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辅以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相同强度但无镜像反射面的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评价量表(WFM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3周治疗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其WMFT评分也明显增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2个月时其下肢FMA评分和FAC分级指数均明显进步(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改善(均P<0.05),但下肢Brunnstrom分期与同期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及下肢MAS评级指数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早期介入镜像疗法能明显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亦有改善作用,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李晨曦  黄娟  王梅  鄢春雨  周琳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179-1182
目的研究BTB/P0Z蛋白家族成员Kaiso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120例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及39例乳腺增生组织中Kaiso的表达情况与亚细胞定位,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在120例乳腺癌组织中Kaiso呈明显的核表达,核阳性率为65.00%(78/120),而在39例对照组乳腺增生组织中呈零或极微弱的表达。Kaiso蛋白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TNM分期(P=0.000)和淋巴结转移(P=0.001)呈正相关;而与乳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aiso在乳腺癌中主要为核表达,且Kaiso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表型及转移呈正相关,提示Kaiso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通过对肾组织伴有或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沉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老年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年龄≥60岁的33例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和27例乙肝合并肾炎(HBV-C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比较。结果(1)两组均以男性[26例(78.8%)和21例(77.8%)]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肾病综合征[18例(54.5%)和15例(55.6%)]为主,其中HBV-GN组合并高血压者明显多于HBV-CG组;(2)两组均以膜性肾病(MN)为主要病理类型,其中HBV-GN组病理类型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者明显多于HBV-CG组;(3)HBV-GN组在"大三阳"及高病毒载量者所占比例上均明显高于HBV-CG组;(4)HBV-GN组肾组织可观察到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现象,即"满堂亮";(5)HBV-GN组病理改变不同于HBV-CG组之处:具有不典型MN的表现;各病理类型肾组织中偶可观察到新月体形成;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中可有基底膜增厚的表现;(6)HBV-GN组在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上均明显高于HBV-CG组。结论尽管老年HBV-GN与HBV-CG在临床表现及检验指标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HBV-GN者在血清病毒学及病理改变上仍与HBV-CG者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对于该类老年患者,应重视血清HBV复制及肾脏病理改变情况,进而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相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专业网站中关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技术报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9篇文献,包括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通过文献阅读、证据提取和归类,从注射前准备、注射中规范、注射后处置3个方面总结出12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的最佳证据,可为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患者意愿,审慎地选择并应用证据,从而保障注射安全,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