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前瞻性随访20年的疗效。对其中部分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PVP动态测量,综合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2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近期无1例出血,再出血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手术死亡率为3.3%,术后3,5.10和15年生存率为93.6%,83.6%,64.5%和54.5%。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联合术后门静脉直径(DPV)和门静脉压(PVP)较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术后让静脉头向侧支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良好。结论:本联合术即切断了门奇静脉间反常血流侧支,又降低了PVP和缓解了门静脉高动力血流状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32.
黎成金  马庆久  赖大年 《医学争鸣》2003,24(16):1532-1534
胞嘧啶脱氨基酶(cytosine deaminase,CD)/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系统是基因介导的酶前药疗法(gene-directed enzyme prodrug therapy,GDEPT)之一,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活跃,细胞实验及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该系统对全身各系统器官的肿瘤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电视胆镜和微爆破碎石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 1996年 10月~ 1999年 12月应用电视胆镜联合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 6 3例 ,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治疗效果满意 ,现就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3例患者中 ,男 2 7例 ,女 36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4 7岁。经T型管窦道单纯取石 4 2例 ,伴碎石取石 2 1例 ,术后碎石取石共 74次 ,1例最多达 4次 ,结石直径最大达 2 0cm ,取石时间间隔 1周。经T型管造影证实结石全部取净。2 手术配合2 1 术前准备。用品 :NT - 30 0型内窥镜图象显示仪 1台 ,索尼电视录像机 1台 ,国产定向离子冲击波碎…  相似文献   
34.
35.
1病历简介病人男,54岁。2002年因突发性下腹部剧痛8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腹部B超示:下腹囊实性包块,考虑血管病变。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腹部CT示:盆腔内血管瘤出血及腹膜后血肿形成。血常规:RBC2·88×1012/L,HGB88g/L。病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初步诊断为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出血待查,拟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不凝血液,约1000mL。探查见盆腔20cm×15cm×15cm巨大包块,触诊包块张力高,有搏动感,向上蔓延致腹膜后可见巨大血肿形成,血肿压力高,部分已挤破后腹膜,溢入腹腔。血肿向上达…  相似文献   
36.
脾部分切除术治疗闭合性脾破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脾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部分性脾切除治疗的2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脾部分治疗失败进行脾切除1例,治疗成功率96.4%,无死亡病例。27例出院随访1-5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其中15例随访22个月以上,血液学检查,免疫学功能测定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99mTC扫描和B型超声检查示保留脾显像良好。结论 脾部分切除对合适的脾破裂病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且保留的脾具有正常的脾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对兔VX2 肝脏移植瘤的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VX2 肿瘤组织混悬液肝内注入法建立兔肝脏肿瘤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分别予以RFA治疗及假性处理 ,于治疗结束后 0、12h、1、2、4、8、16d共 7个时间点分别切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为检测标本 ,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并运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毁损区边缘部组织中有大量阳性细胞 ,中心部分亦有较多的阳性细胞 ,两者凋亡细胞指数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对照组标本中仅发现极少数阳性细胞 ,且其中心区与边缘区无统计学差异 ,其凋亡细胞指数与治疗组标本相比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于不同时间点观察 ,治疗组细胞凋亡高峰在 2 4h左右 ,而对照组细胞凋亡则无明显时间分布特征。结论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肿瘤周边区 ,时间高峰在RFA作用后 2 4h左右。  相似文献   
38.
侯东麒  吴涛  马庆久 《医学争鸣》2003,24(17):1608-1609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脾 肾静脉分流联合手术前后血浆NO和血管紧张素Ⅱ (AgⅡ )水平变化的意义 .方法 :门脉高压患者 36例 ,对照组 4 0例 .术前 1d和术后 7d抽取晨空腹静脉血用荧光检测法测定NO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gⅡ .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前NO(μmol·L-1)及AgⅡ (μg·L-1)含量分别为 7.4± 0 .4 ,12 1±37,较对照组 3.6± 0 .4 ,32± 11显著升高 (P <0 .0 1) ;断流分流联合手术后 7dNO ,AgⅡ分别为 5 .8± 0 .4 ,6 8± 30 ,与术前比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NO ,AgⅡ的变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脾 肾静脉分流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血浆NO和AgⅡ水平 ,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胆汁性腹膜炎与胆外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汁性腹膜炎与胆外瘘是胆道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我院1980至1990年共收治因胆道手术所致的腹膜炎、胆瘘等共42例,报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0.
射频治疗肝癌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粘附法检测 10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 RFA后 RBC- C3b R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而 RBC- I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