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5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591篇
内科学   281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339篇
综合类   1006篇
预防医学   60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60篇
  3篇
中国医学   406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植管后2周内开始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患者与2周后PD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情况,为临床上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及时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将作者医院收治的140例需要进行PD治疗的患者分成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85),其中观察组主要是因为病情紧急必须在植管后2周内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2周后开始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差异以及对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生存率差异。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血钾、肌酐、每日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6.696,7.305,3.144,4.547,4.736;对照组t=10.615,13.892,3.000,8.367,8.428,P<0.05);透析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各指标进行对比,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每日尿量上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11,7.562,2.504,2.828,P<0.05)。观察组在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腹膜炎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4.701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7.995个月,两组log-rank检验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5)。结论植管后2周内开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与2周后开始PD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要差一些,但是对生存预后却没有影响,对于需要及时透析治疗的患者可以行植管后2周内开始行PD治疗。  相似文献   
102.
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与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保证公民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以四川省卫生信息交换服务网络为依托,按照标准的医疗CDA文档格式,设计和构建了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BCVA<0.3组和BCVA≥0.3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析其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共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于术后1wk; 1,3mo进行随访,记录最佳校正视力(BCVA),并根据术后1wk BCVA分为BCVA<0.3组和BCVA≥0.3组,两组患者于术后1,3mo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采用相关分析研究术后BCVA恢复情况及其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wk; 1,3mo的BCVA<0. 05的眼的比分别为30%,14%,11%,7%。BCVA<0.3组术后1,3mo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BCVA≥0.3组明显增加,两组术后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后1mo明显降低(P<0.01)。术后3mo BCVA和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r=-0.716,P<0.05)。

结论:在本研究中,术后所有患者在3mo的随访时间内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术后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定量测算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主要慢性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明确慢性病防控的重点疾病。方法 :收集华东某省1950—2010年分年龄组的人口和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数据资料,运用课题组形成的疾病死亡对期望寿命变化归因的测算思路进行测算。结果 :以2010年为基准年份,1950—2010年,循环系统疾病中高血压、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归因分别为-0.434%、-5.403%和-1.896%,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的归因分别为17.742%和8.439%,糖尿病的归因为-1.028%。结论 :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对期望寿命的变化呈"负归因",且呈现加剧趋势,上述4类疾病应成为未来慢性病防控中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与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8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治疗组实施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复发、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治疗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发病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术可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病率,同时对喉返神经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己烯雌酚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6(CYP2C6)和2D2(CYP2D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探针底物法,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在不同浓度的己烯雌酚孵育体系中,CYP2C6和CYP2D2的特征性底物双氯芬酸与右美沙芬产生的代谢产物4’-羟基双氯芬酸与右啡烷的浓度。计算得到己烯雌酚对CYP2C6与CYP2D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己烯雌酚对大鼠CYP2C6与CYP2D2的IC50值分别为(5.31±0.06)μmol/L,(7.03±0.01)μmol/L。结论己烯雌酚对大鼠CYP2C6与CYP2D2具有中等抑制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在体外人体水平对其进行评价以预防潜在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7.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5年)。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α-2b干扰素3Mu~5Mu,肌注,隔日1次,疗程6月;对照组应用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6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1.5%、8.57%,差别非常显著。随访5年,治疗组的长期应答率(45.1%~61.2%)远较对照组(8.57%~21.4%)高,差别非常显著。结论 重组α-2b干扰素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通过长期清除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减少复发,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对抗和防止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8.
中药抗脂质过氧化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脂质过氧化反应在体内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它是连结组织损伤与纤维化两个过程的纽带[1].基础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抗脂质过氧化是中药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靶点之一.现就国内近年来运用中药及中药复方抗脂质过氧化与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小气道病变(SA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早期病理阶段,早期治疗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干预SAD是有效控制COPD的关键。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SAD患者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并观察相关指标12个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的9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500 μg/d,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10 mg/kg,2次/d,连续给药10 d,当患儿的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利奈唑胺片,10 mg/kg。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免疫球蛋白(Ig)E(T-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gE无明显改变。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布地奈德对儿童肺炎具有比较确切的治疗效果,能缩短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气道炎症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