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81.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新种检测及其rOmp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引物坟增福建南部来源蜱标本和标本中的DNA,以发现我国可能存在的新种斑点热群立我闪体。以立氏立克次体rOmpA基因序列中的相关我为引物,扩增标本扣rOmpA基因部分片段,用pGEM-T载体及其宿主菌进行阳性克隆筛,阳性克隆经鉴定这后提取质粒DNA,进行序列测定。测定序列用Blasd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生比较并采集相关序列,用Bootsrrip方法随机取样100次,用PHYLI  相似文献   
482.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483.
带血供股骨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带血供股骨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8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供养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在股骨干8个分区中计有11条知各血管的直接骨膜支沿股骨向中间走行,在股骨关外侧面骨膜构成丰富的血管网。结论于股骨前外侧面可设计骨膜蒂的骨膜瓣以修复股骨干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484.
带血管蒂股骨外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修复股骨中、下段提供一新的骨膜( 骨)供区。方法 在40 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骨外侧髁和股骨下段前面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情况。结果 膝外上动脉起自月国动脉,经外侧髁上方穿股二头肌腱与股外侧肌间隔至骨面发骨膜支分布于外侧髁的外侧面并参与股骨前面骨膜血管网。股动脉直接骨膜支约在股骨中下1/3 交界处,发自股动脉,斜向外下行分布于股骨下段前面。结论 以膝外上动脉为蒂的股骨外髁骨膜( 骨) 瓣移位可修复股骨髁上部;以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可修复股骨中段。  相似文献   
485.
<正> 1990-1991年对本县城关等七个乡镇家犬作了布氏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抗原来源 B.Canis 凝集抗原(R-SAT)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研究所制作,批号9101;免疫斑点(IDB)抗原由福建省防疫站人兽共患病研究室提供。以O:3型小肠肠炎耶氏菌(Y.ent)和牛、羊型布氏菌为外膜换取的抗原,点于同一条硝酸纤维膜(NC膜)。  相似文献   
486.
<正> 患者女性,40岁,本地林业工人,主诉数年前曾有蜱叮咬史,上肢、腰背部出现片状红斑,伴有发热、头疼等,双膝及肩、臂等多处关节反复疼痛,呈游走性,有心悸和思维减退现象,下肢端皮肤损害。 1992年6月18日体检:外观四肢浮肿,心肺未见异常、肝睥无肿大、双膝关节不对称,左膝明显肿大,双脚面呈典型的慢性萎缩性肢皮炎(ACA)病变。化验:  相似文献   
487.
髂嵴前部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为合理应用带血管蒂髂嵴前部骨瓣转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供应髂嵴前部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髂嵴前部存在着丰富的血供 ,主要由旋髂浅动脉 ,旋髂深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臀上动脉深上支构成 ,其分支在髂嵴前缘相互吻合成网 ,每支血管各有特点 ,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合适血管蒂的髂嵴前部骨瓣行移位或移植术 ,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488.
陈振光  张发惠 《骨科》2011,2(1):1-4
距骨位于跗骨顶端,具有多向关节又是诸跗骨中唯一与胫骨相联接的枢纽,一旦发生病损将严重影响踝足部功能。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是距骨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距骨颈是距骨中最脆弱和最易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