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评估分析与国人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 tudinal ligament,OPLL)相关的临床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临床收治以及回访收集95例OPLL患者,以骨化类型为参考指标,进行骨化类型与患者年龄、骨化椎节数、椎管占位率、伴胸椎OPLL、伴C3OPLL等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分析,再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分析其与OPLL骨化的相关性。结果混合型OPLL在伴C3 OPLL、伴胸椎OPLL以及骨化椎节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而连续性OPLL的骨化物厚度及椎管占位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OPLL;患者年龄与骨化类型、骨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脊柱OPLL化可通过一些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评估,如是否伴有C3OPLL、骨化类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诊治方案的决策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 12月至 2008年 5月, 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共 11例。男 10例, 女 1例;年龄 17~56岁, 平均 34岁;T12 5例, T11 4例, T10及 T8各 1例。骨折按 AO分型: A2.2型 4例, A3型 7例。脊髓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C级 2例, D级 2例, E级 2例。术后第 1年随访 3次, 分别是 3、6和 12个月, 其后每 1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项目包括症状、体征、X线或 CT检查以及 Frankel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3.5~8h, 平均(5.2±1.6) h, 术中出血量 600~3800 ml, 平均(1195±576)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痛, 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36~65个月, 平均(49.5±5.9)个月。 24个月随访时摄 CT片均证实植骨已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D级 2例, E级 4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 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63.
Treg细胞在食管鳞癌患者体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肿爝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内Treg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分离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旁组织及肿瘤组织内浸润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肿瘤旁组织及外周血,且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的免疫微环境存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64.
张开军  刘俊  陈德玉 《山东医药》2009,49(35):95-96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放疗效果及与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Ⅰ期NHL患者(NHL组)行局部放疗,观察缓解时间;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HL及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细胞内MDM2表达、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两者与缓解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NHL组肿瘤细胞内MDM2基因表达、患者血清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M2基因表达阳性者缓解期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者、血清LDH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均〈0.001);NHL组MDM2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缓解期维持时间呈负相关。结论Ⅰ期NHL患者行放疗效果确切;肿瘤细胞MDM2基因表达及血清LDH水平与患者缓解期维持时间呈负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入组149例应用顺铂或蒽环类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分为中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50 mg/m2或多柔比星≥40 mg/m2(或吡柔比星≥40 mg/m2或表柔比星≥60 mg/m2),高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60 mg/m2.患者连续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分别应用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如第1周期应用试验药物(帕洛诺司琼),则第2周期应用对照药物(格拉司琼),反之则相反.对比患者应用试验药物的化疗周期(试验组)与应用对照药物的化疗周期(对照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72%、48.00%,高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76%、5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3,P=0.695x2=0.924,P=0.337).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42% 、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3,P=0.031);而高致吐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29%、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6,P=0.328).第24小时至第5天呕吐次数的比较:中致吐性试验组中位数0.0次、对照组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5,P=0.005).试验、对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是在预防延迟性呕吐方面,帕洛诺司琼优于格拉司琼,且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6.
中医药对认识与治疗各类退变性骨关节炎有悠久的历史 ,它归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肉筋脉。”明确的指出了痹症的形成乃风寒湿邪入侵肌表 ,留滞经络 ,阻遏气血 ,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其后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儒门事亲·痹论》曰“此疾之作 ,多在四时阴雨之时 ,及三月九月 ,太阳寒水用事之月…… ,或频水之地 ,劳力之人…  相似文献   
67.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有关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目前尚未查到大宗本病例的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一例自发性胸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及回顾文献中关于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报道进行分析,找到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和治疗寻找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对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成骨诱导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退变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在TGF-β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表现。结果 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T)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TGF-β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退变的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枕颈部发育畸形及脊髓压迫症应用枕颈后路手术减压和植骨融合术的远期疗效及评价。方法对114例枕颈部畸形及其不稳实施寰椎后弓和 /或枕骨大孔后缘切除扩大减压 ,并采用自体髂骨作枕骨与第二颈椎棘突基底部间植骨融合固定 ,并进行 10年以上随访。结果  114例中 ,10 2例获得骨性愈合 ,4例因移植骨骨折致畸形愈合 ,8例移植骨吸收并形成假关节 ;脊髓功能 95例明显恢复 ,14例无明显改善 ,5例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结论枕颈部扩大减压和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枕颈部畸形及不稳 ,经 10年以上临床观察 ,对枕颈稳定和功能恢复以及头颈运动功能保存有良好作用 ,本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2α(TOP2A)等8种分子在伴脉管侵犯胃癌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其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TOP2A、微管蛋白β3、胸苷酸合酶(TS)、非转移蛋白23(NM23)、P糖蛋白、增殖标记Ki-67、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表达,比较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上述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 81例(33.5%)患者有脉管侵犯,其中女性、肿瘤最大径≥5 cm、伴神经侵犯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有脉管侵犯者的TOP2A高表达率(89.3%)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2.9%,P<0.05),而微管蛋白β3、TS、NM23、P糖蛋白、Ki-67、ERCC1及HER2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TOP2A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女性(100% vs 72.2%,P=0.045)和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中(89.3% vs 67.6%,P=0.040)。 结论: 有脉管侵犯胃癌患者的TOP2A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提示TOP2A在脉管侵犯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