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齿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测量及其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已治疗的45例齿突游离小骨进行分析,其中38例采用3种影像学测量方法来评价C1~2不稳程度.所有病人均行后路融合术,其中寰枢椎融合28例,枕颈融合17例.结果测量分析发现,上颈椎最大椎管矢状径<13mm时有脊髓损害的危险.所有手术病人平均随访6年,均取得牢固骨性愈合.38例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变化,3例加重.结论对于齿突游离小骨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或仅有枕颈部症状但影像学测量椎管矢状径减小接近13mm这一临界值,有脊髓损害危险时应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一次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伴退变反曲畸形,探讨充分椎管减压与纠正反曲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设计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弓根钉系统矫正畸形加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伴反曲畸形的术式,并报告12例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12例腰腿痛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X线检查反曲畸形均得以矫正。1~3年的随访,固定无松动,镙钉无断裂,植骨愈合满意,矫正角度,总优良率91.7%。结论 本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减压效果满意,固定可靠.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形成和脊柱转移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7例人脊柱转移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 1(flm s- like tyrosine kinase,FL T)、VEGF受体 2 (kinase insert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FL K- 1)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s density,MVD)计数。采用 Spearm an等级相关判断 VEGF、FL K- 1、FL T表达之间及与 MVD计数之间的关系 ,以 COX回归分析判别 VEGF、FL K- 1、FL 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VEGF、FL T、FL K- 1主要表达于转移癌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多位于转移癌的侵袭性边缘。MVD计数 4 .2~ 5 6 .4 (2 1.6 3± 10 .95 )个。FL K- 1、FL T、VEGF表达和 MVD计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平均随访时间 15 .6个月(5 .2~ 36个月 ) ,3年生存率为 6 .98%。COX回归分析表明 VEGF、FL K- 1表达及 MVD计数为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P<0 .0 5 ,P<0 .0 1) ,其中 VEGF表达上调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最大。 结论 :新生血管生成对脊柱转移癌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上海长征医院(200003)王晨光,肖湘生,董生,贾连顺,陈德玉本文总结了经皮椎间盘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对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64例中男49例,女15例;年...  相似文献   
45.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的稳定性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Syn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4个月融合,椎间高度恢复满意。结论:Syncage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重建椎间高度,适用于颈椎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46.
颈椎前路手术显露途径是Chipault 1 895年在法国神经外科教材上首次提出 ,但直到 1 952年LeroyAbbott才提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创伤、退变和肿瘤等 ,继而Robinson(1 955年)、Smith(1 958年 )、Cloward(1 961年 )等将前路减压和自体骨植入融合治疗用于临床[1 ] 。此术式在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得到普及 ,被公认为治疗颈椎疾患的一种疗效好、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 ,临床报道优良率达 70 %~ 90 %。目前此术式已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和颈椎外伤的主要手段之一。颈前路手术中椎间高度的重建、颈…  相似文献   
47.
选择性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颈椎过伸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治疗合并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收治的16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予以脱水、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获得了骨性融合,神经功能障碍按JOA评分由术前14~16(平均15.2±1.3)分改善至术后16~17(平均16.7±0.6)分。结论选择性融合治疗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颈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8.
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治疗脊柱严重粉碎性骨折(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椎体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间 ,用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 (AHT -AVB)治疗脊柱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 9例 ,T12 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截瘫 2例 ,L1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截瘫 2例 ,T12 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伴马尾综合征 2例 ,颈椎骨折伴脱位 3例。植骨来源为自体骨 /自体骨 +Osteoset人工骨。观察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前后椎节高度、椎节间夹角以及人工椎体稳定性及融合情况等。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 30个月 ,平均 18个月。术后椎节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 3个月Osteoset人工骨大部份已吸收 ,椎间隙可见骨融合征象 ,术后 12个月时大多数已形成骨性融合。人工椎体无脱落或移位。神经功能改善 8例 ,无变化 1例 ,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结论 对严重粉碎的椎体骨折 ,无法行自体骨重建者 ,人工椎体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9.
切除与不切除后纵韧带颈椎减压术后的MRI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切除与不切除后纵韧带术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颈前路减压患者的术后MRI检查资料,其中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者12例,未行切除者10例。观察脊髓形态,测量脊髓矢状径,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36个月,MRI显示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组(P<0.01)。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50.
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齿状突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单枚齿状突螺钉加压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及临床检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明显颈部活动受限。无螺钉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明显减轻2例。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牢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术前良好的复位是本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