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0 引言 睾丸扭转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阴囊急症 ,由于此病缺乏特异性 ,患者又多为儿童 ,病史叙述不清 ,若对其认识不足 ,极易误诊为急性附睾炎等而延误治疗 ,失去挽救睾丸的机会 .我院 1996年以来共收治 12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 ,年龄 5~ 12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为 4h,最长 2 wk,左侧 7例 ,右侧 5例 . 2例为夜间突然发作 ,10例在剧烈活动后发作 .其中 10例系在外院按急性睾丸炎治疗 1~ 2 wk才转来我院 .12例中有 9例阴囊及睾丸肿胀、疼痛并向同侧腹股沟放散痛 ,睾丸上抬触痛明显 ,与附睾分界不清 ,提睾反射消失 ,抬高睾丸…  相似文献   
2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佃成  陈宝琦  王禾 《医学争鸣》2000,21(11):1346-134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VEGF进行检测。结果 62%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表达VEGF阳性(42/68),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Ⅱ,Ⅲ级肿瘤明显高于Ⅰ级(P〈0.01),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VEGF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3.
前列腺癌基因p16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从翻译水平研究p16基因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染色法技术、兔抗人pl6多克隆抗体(C-20)和组织抗原修复技术(SanyoEM-715FW微波炉的“慢速烹调、高火力档”15’)对41例前列腺癌标本进行检测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41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8.8%)较高.提示p16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SABC法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16蛋白均表达在前列腺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大部分呈弥漫均匀分布,部分呈区域性表达.②p16基因蛋白低表达是病理分级高(恶性程度高)、具有侵袭性前列腺癌的重要特征,是其晚期事件.pl6基因蛋白表达率在病理Ⅰ,Ⅱ,Ⅲ级分别为80%,474%,25%,差异显著(P<0.05);在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的A+B期为65.4%,侵袭包膜外及扩散、转移的C+D期为20%,差异显著(P<O.05);在死亡组为卫2.5%,存活组为61.5%,差异显著(P<O.05),预示检测P16蛋白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结论:p16基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p16蛋白的检测是判定前列腺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氧化酶10(COX10)基因在非梗阻性人无精子症及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包含有人COX10及RBM、EIF1AY等基因的微矩阵芯片对人正常睾丸及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谱进行了研究:通过RT-PCR方法获得两种组织mRNA,再分别用Cy5-dUTP及Cy3-dUTP标记制备cDNA探针。两种探针混合后与包含有人4096条cDNA序列的cDNA微矩阵芯片杂交,经扫描、计算机处理分析比较杂交结果;随后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COX10mRNA在10例正常生育及39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128个可能与无精子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个基因表达上调,72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COX10下调明显。与cDNA微矩阵杂交结果相同,原位杂交证实COX10mRNA在正常睾丸组织生精细胞中表达强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结论:COX10可能在无精子症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cDNA微矩阵技术可以应用于筛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相关基因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5.
原发性输尿管癌3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2a来收治的3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CT扫描、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及逆行尿路造影。30例行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其余6例行其他手术方式,术后均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获随访33例。结果 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52.4%,B超检查及CT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1.0%和93.1%,36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13例术后再发膀胱癌。结论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低廉、是较好的定性诊断方法,CT扫描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各种检查方法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患的邓原形与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DNA的倍体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26.
27.
膀胱原位癌定位诊断比较困难 ,我们采用美兰染色膀胱镜检查 ,使诊断率明显提高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本组 2 2例 ,全部有血尿或慢性尿路感染史 ,经尿细胞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 ,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均未发现肿瘤病灶患者。年龄 18~ 6 3岁 ,平均 40 .7岁。1995 .0 3~ 1997.10月共 9例 ,直接采用膀胱镜检查 ,1997年 11月至今 ,采用美兰染色膀胱镜检查。方法为术前先用导尿管排空膀胱 ,将 4m l美兰加生理盐水 5 0 m l灌注入膀胱内保留。 2 h后嘱待检查者排尿 ,局麻下置入膀胱镜鞘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膀胱至引流液清亮无兰色 ,置入膀胱镜…  相似文献   
28.
微波辐照对小鼠肾皮质与睾丸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微波辐照对小鼠肾皮质和睾丸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频率2450MHz、功率密度10mW/cm^2的微波照射小鼠,用TBA比色法和NBT羟胺法,检测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微波辐照后1,6,12,24d,小鼠的肾皮质和睾丸中MDA含量升高,24d达到最高量(P<0.01);SOD活性均降低,24d降到最低点(P<0.01)。结论:该辐照条件下,微波辐照可致肾皮质和睾丸中自由基产量过多,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9.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方法。方法:18例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8~61(平均36)岁,其中腔静脉后输尿管合并隐睾和尿道下裂各1例。全部行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RU),5例行CT检查,7例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反J形或横S形。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术中切除下腔静脉后有病变的输尿管2~3cm,无张力吻合输尿管。结果:术后3~6月复查症状消失,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良好方法,输尿管切断矫正复位术是治疗此病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trauma.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98 patients with renal trauma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m, 272 (91.3%) had blunt renal injuries and 26 (8.7%) had penetrating injuries; 123 (41.3%) had multiple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juries and 56 (18.8%) had concomitant shock. Normal-dose-IVU examination was used in 39 patients and double-dose-IVU in 44 patients, ultrasonography in 109 patients, and CT in 45 patients. Conservative and supportive therapy was done in 193 patients (64.8%) and operation in 105 patients (35.2%).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was 48.7% by the normal-dose-I VU examination and 90.9% by double-dose-IVU, 78.8% by ultrasonography, and 95.6% by CT. One hundred and eighty-three patients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herapy and 101 by operation. Fourteen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S: B-ultrasound can be conveniently used for primary assessment of renal injuries, while CT shows rapid, accurate and proper condition of a renal trauma patient. The treatment depends on the severity of the injury. The conservative therapy is employed in most cases which present slight or moderate injury and no evident massive bleeding. Severe injury requires surgical exploration. The operative approach is by using a transabdominal incision, which makes it relatively easy to explore intraabdominal organs and control the injured kidney.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shock and prevent other severe co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