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目的研究5株不同群型霍乱弧菌(VC)黏粒文库的构建。方法染色体DNA提取、酶切,质粒DNA提取、酶切及去磷酸化,连接、包装、转染、铺板,克隆子鉴定和保存、菌落原位杂交,PCR和测序。结果成功构建吴江-2株(EVC流行株产毒株)、86015株(EVC流行株非产毒株)、JS32株(EVC非流行株非产毒株)、JS9803株(0139群VC产毒株)和GD98200株(0139群VC非产毒株)等5株霍乱弧菌的染色体基因组黏粒文库,文库克隆子中插入35~45kb的染色体DNA片段,库容量分别为3000~5000克隆子。从JS9803株文库中筛选出分别携带CTXφ或net—CTXφ基因组的克隆子,后一克隆子携带的rstR—ig2基因为新类型。结论成功构建5株不同群型霍乱弧茵染色体基因组黏粒文库,并对JS9803株文库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72.
霍乱弧菌中存在不含霍乱毒素基因的噬菌体CTXΦ基因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产毒霍乱弧菌的毒素基因ctxAB由其溶原性噬菌体CTXΦ编码,这种丝状噬菌体可携带ctxAB传递给无毒素基因的霍乱菌株。研究认为ctxAB基因与CTXΦ基因组中的其它基因是严格共存的。然而在本实验室研究中,于不含ctxAB基因的ElTor型霍乱弧菌(EVC)中发现部分菌株含有RS基因同源序列,为此对这些菌株作CTXΦ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方法以CTXΦ基因组中的ctxA、ctxB、zot、ace、cep和RS1结构基因制备探针,对ctxAB-菌株染色体作Southernblot检测,并用PCR方法检测CTXΦ的感染受体毒素共调菌毛(Tcp)的tcpA基因。结果发现有4株分离自河水的霍乱毒素基因阴性EVC菌株仍含有溶原噬菌体CTXΦ的基因组,为ctxA-ctxB-zot+ace+cep+RS+菌株,另有一株分离自病人的EVC菌株仅表现为RS+。这些菌株均含tcpA基因。结论ctxAB基因并不一定与CTXΦ其它基因共存于一个菌株中,发现了在霍乱弧菌中溶原噬菌体CTXΦ基因组内可以不携带毒素基因ctxAB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73.
  目的  比较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SNP的分型方案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案用于我国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的能力,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方法  选取我国分离的56株副溶血弧菌,使用6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的MLVA方案和基于全基因组序列SNP的方案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通过量化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对我国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的分型能力。  结果  56株副溶血弧菌经MLVA分型,获得31种MLVA型,D值为0.949。 对56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33个差异明显的基因型,D值为0.967。 两种分型方法对菌株的分辨能力十分接近,分型结果高度一致。  结论  6位点的MLVA分型方案与基于全基因组测序SNP的分型方案具有相似的分型能力,其分型能力稍弱。  相似文献   
274.
  目的  探讨河弧菌基因组中VflT6SS2核心基因簇上游paar基因簇中AL536_RS29525的序列特征、对VflT6SS2分泌功能和杀菌活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  利用Muscle、GeneDoc软件进行AL536_RS29525基因编码产物的序列特征分析;同源重组技术构建AL536_RS29525的缺失株,PCR扩增AL536_RS29525编码序列克隆于pSRKTc获得回补质粒pSR-29525,继而导入?AL536_RS29525得到回补株;Western Blot (WB)检测相应菌株中VflT6SS2 Hcp蛋白的表达和分泌,以大肠埃希菌为prey的细菌竞争/杀菌实验检测VflT6SS2介导的菌株杀菌能力;基于Lux报告基因的启动子融合系统冷光检测确定AL536_RS29525缺失对VflT6SS2核心基因簇启动子和hcp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cp (tssD2)和vipA (tssB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AL536_RS29525同源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较为保守;缺失AL536_RS29525负性影响VflT6SS2 Hcp蛋白的表达及分泌,降低VflT6SS2介导的菌株杀菌能力,回补AL536_RS29525可恢复缺失株 Hcp 的表达、分泌和杀菌能力;缺失株?AL536_RS29525中hcp (tssD2)和vipA (tssB2)的mRNA表达量均低于野生株;而VflT6SS2的核心基因簇启动子和hcp启动子活性在?AL536_RS29525缺失株和野生株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河弧菌AL536_RS29525基因较为保守,与霍乱弧菌以及弗尼斯弧菌的同源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AL536_RS29525基因是河弧菌VflT6SS2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Hcp效应子的正常表达、分泌功能以及VflT6SS2介导的杀菌活性所必需。AL536_RS29525可能转录后水平影响VflT6SS2的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275.
AFLP技术在细菌学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娄静  祁国明  阚飙 《疾病监测》2006,21(6):321-325
基于DNA水平的生物遗传多态性分析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发现和分析。近年来,对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基因标记技术迅速发展。目前用于多态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引物PCR(RAPD)、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细菌的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以及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1]。这些方法所得到的多态性,都是运用染色体DNA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和PCR扩增的方法,根据带型中一些特征条带的存在或缺失来比较。带型的差异是实验菌株之间遗传距离的直接反映,因而认为这些带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