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幻肢痛患者应用孟宪杰名老中医自拟方剂治疗后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幻肢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姜黄葛根汤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6周后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负性情绪及幻肢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SF-MPQ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孟宪杰教授自拟方剂能够更为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负性情绪,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比口咽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VMAT)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剂量学的差异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不同,探讨不同放疗技术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进行VMAT和HT的患者各22例,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异,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组计划靶区的D1%、D5%、D95%、D99%、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口腔的体积、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V15、V20、V25、V30、V35、V40、V45、V50、V55、V60,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急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HT组原发肿瘤(pGTVnx)、高危亚临床病灶(PTV1)和低危亚临床病灶(PTV2)的D99%高于VAMT组(F=4.328、2.875、3.765,P<0.05),CI更接近1(F=-2.245、-1.986、-1.867,P<0.05);靶区的D1%、D5%、D95%和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口腔的Dmin值大于VMAT组(95%CI:0.001~0.003,P<0.05),V35显著低于VMAT组(95%CI:0.042~0.057,P<0.05);两组口腔的V15、V20、V25、V30、V35、V40、V45、V50、V55、V60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T组治疗时间高于VMAT组(F=7.672,P=0.009);但≥3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更低(P=0.019)。结论VMAT与HT技术均能满足口咽癌放疗剂量要求,HT计划靶区的CI更好,靶区剂量明显提高,在减少口腔V35方面更有优势,虽然治疗时间略长,但能减少≥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伴有不全梗阻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术前5 d、术后1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含10%鱼油脂肪乳100 ml),对照组术前5 d、术后1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不含鱼油脂肪乳),两组同时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实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伴有不全梗阻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而言,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了炎症反应,提高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文献报道黄芪和丹参均可诱导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实验以乳腺癌患者乳腺再生为最终目的,通过MTT比色法分析不同剂量黄芪和丹参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乳腺成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对象:女性非家族性乳腺癌癌旁病理证实为正常的乳腺组织取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共24例,患者年龄29~45岁,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取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去除血管及脂肪,剪碎至1.0 mm3块,组织块消化培养传代后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收集MUC-、ESA 标记的细胞,即乳腺成体干细胞,按1×108 L-1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无血清培养48h后更换培养基,设立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黄芪注射液组分为25,50,100,200 mL/L 4个亚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分为12.5,25,50,100 mL/L 4个亚剂量;黄芪 丹参复合注射液组分为(25 12.5),(50 25),(100 50),(200 100)mL/L 4个亚剂量.③实验评估:各组加入对应药物后培养72 h,加入5 g/L MTT溶液20 μL,再加入二甲基亚砜振荡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分析乳腺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乳腺细胞形态观察:乳腺组织原代培养后形成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②乳腺干细胞增殖检测:黄芪注射液以 50 mL/L为界,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 < 0.01),达200 mL/L时产生抑制作用(P < 0.05).丹参注射液剂量在12.5~100 mL/L范围内变动时,均能够促进乳腺成体干细胞的增殖(P > 0.05).黄芪与丹参复合注射液以(100 50)mL/L为界,复合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 < 0.01),且复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独用药,当剂量达到(200 100)mL/L时产生抑制作用(P < 0.05).结论:丹参和小剂量黄芪均可提高体外分离培养的乳腺干细胞增殖能力,且两药低剂量联合使用促增殖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5.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IPF患者预后差,新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但要求早期、精确诊断。高分辨率CT(HRCT)是多学科联合诊断IPF最重要的手段,在早期、精确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2018年美国胸科协会会议更新了IPF诊断指南,对IPF及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的HRCT分类为:UIP、可能UIP、不确定UIP、不符合。本文着重描述IPF的影像学表现、解读IPF影像学诊断标准、分类,并同时强调HRCT在鉴别诊断、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986例受检者的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资料,共发现25例下腔静脉先天畸形.分析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结果 25例下腔静脉畸形中包括左下腔静脉6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侧上行的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10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畸形5例,CT增强扫描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和环主动脉走行的左肾静脉.肝下段下腔静脉中断伴奇静脉延续2例,胸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肝段至肾上段下腔静脉缺如,肾段下腔静脉由奇静脉延续回流人上腔静脉,而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腔静脉血管造影见对比剂经增粗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右心房.肝下段下腔静脉中断伴门静脉延续1例,增强CT显示下腔静脉直接与门静脉在肝门部连接,肝门部门静脉呈瘤样扩张.左下腔静脉伴半奇静脉延续1例,增强CT可见左下腔静脉与半奇静脉连接,上行汇入奇静脉.结论 64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畸形,可成为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对早泄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共90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采用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喷涂阴茎皮肤表面,每天1次,1次2喷,持续4周。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早泄诊断工具(PEDT)得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得分。结果:治疗前PEDT的中位数(P25,P75)为16.0(15.0,18.0)分,治疗后为10.0(10.0,10.0)分。治疗前IELT的中位数(P25,P75)为20.0(10.0,30.0)s,治疗后为240.0(180.0,300.0) s。治疗前IIEF-5的中位数(P25,P75)为21.0(21.0,22.0)分,治疗后为21.0(21.0,21.0)分。与基线水平相比,IELT时间明显延长,PEDT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EF-5评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耐力夫外用延时喷剂治疗早泄确切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免疫损害患者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几种免疫损害疾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所见 ,包括糖尿病、肾移植术后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有肺结核的 2 0例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所见、1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胸部X线片及 2例AIDS患者的CT片。结果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为 :大片融合性肺实变 (10例 ) ,在单一病变区内有多发小空洞 (9例 ) ,病变不按肺段分布(2例 ) ,多数病变具有卫星灶。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的胸部X线表现为 :斑片及大片融合实变(6例 )和粟粒型肺结核 (4例 )。AIDS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为 :纵隔淋巴结肿大 (1例 ) ,肺内浸润(1例 )及胸部以外的结核病变 (2例 ) ,包括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3种免疫损害病变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主要CT及X线表现为大片融合病变、单一病变内的多发小空洞、粟粒型肺结核、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部以外的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C-erbB-2、Nm23和MDR1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9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中C-erbB-2、Nm23和MDR1的表达,并分析3种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转移的关系。结果:49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MDR1高表达和Nm23低表达的患者转移发生率高(P<0.05)。MDR1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有相关性(rs=1.00,P<0.05),Nm23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s=0.80,P>0.05),MDR1的表达与Nm23的表达无相关性s=0.80,P>0.05)。C-erbB-2、MDR1同时阳性的患者及C-erbB-2阳性、Nm23阴性的患者转移发生的几率较高,预后较差。结论:C-erbB-2、Nm23和MDR1与乳腺癌转移有关,多个指标联合检测用来估计患者预后指导意义更佳。  相似文献   
100.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34岁.因“HIV抗体阳性6个月,咳嗽发热1个月”入院.半年前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赴广州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并行HIV抗体检测为阳性;给予四联口服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淋巴结肿大消退,4个月后自行停用抗结核药.1个月前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咳嗽、咳痰赴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炎治疗效果差,遂转入我院.体检:神志清,精神弱,贫血貌,面部有多个疣状突起,大小不等,双侧腋下多个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2 cm,活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