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526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759篇
预防医学   39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22篇
  3篇
中国医学   387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8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住院患者792例,按照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数据、基础疾病并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79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26例,感染率15.9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侵入性操作、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心功能Killip 3~4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4、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其危险因素较多,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观察以专科为重心对出院癌痛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成立癌痛延续护理小组,建立癌痛患者档案,对某三甲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441例出院的癌痛患者进行电话、网络平台双向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居家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癌痛控制效果、止痛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参加延续护理积极性等.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服药依从性和爆发痛发生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共437例患者获得随访并纳入统计,电话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较差,5周内爆发痛次数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r=-0.622,P<0.001),出院癌痛患者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便秘的发生率最高,达93.4%(408/437),其次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8.8%(82/437).结论 以专科为重心的延续护理因人力资源、地域等因素限制仅能通过电话、网络等非面谈方式进行护理评估及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欠佳,建议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有效协作,健全延续护理制度,形成专科医疗与全科医疗有效衔接,为癌痛患者提供无缝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6年收集的恶性肿瘤患者S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4例SADR报告中,新的SADR 15例(14. 42%);60~69岁年龄段比例最高(27例,25. 96%);累及系统或器官以血液系统居首(53例,28. 49%),临床表现以骨髓抑制最多见;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0例,76. 92%);使用率前8位药品中化学治疗药物最多,共19例(47. 50%)。结论抗肿瘤药物引起的SADR与患者年龄、剂型、给药途径相关,需充分发挥专科临床药师的作用,集中监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SADR,结合恶性肿瘤患者的自身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合理给药,预防或减少S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新生儿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diffuse excessive high signal intensity,DEHS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对比和随访不同类型DEHSI患儿常规MRI特征性表现、脑白质病灶演变过程及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生后年龄、胎龄、头围与DEHSI评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66、-0.303、-0.200,P均<0.05)。DEHSI的严重程度与矫正年龄后5个月大的患儿的各项预后指标评分(ADQ、GMDQ、FMDQ、LDQ、PSDQ)呈负相关(r=-0.423、-0.499、-0.553、-0.317、-0.453,P均<0.05)。结论宫外暴露时间可促进新生儿成熟;此外,胎龄越大,胎儿越成熟,DEHSI分级越低。MRI可区分不同分级的DEHSI及较好的评价预后,中重度DEHSI患儿预后较差,无或轻度DEHSI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6.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研究发现miRNA与PCa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多种miRNA在PCa中表达异常。本文通过描述miRNA在PCa中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miRNA与放化疗、雄激素受体,以及PCa转移的相关性,来阐明miRNA在PCa发生发展中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根据新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对输血科职能的要求,为建立正规的输血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其相关课程的建设,培养输血医学教育师资人才及适用型输血工作人才,结合牡丹江医学院检验专业《临床输血检验》的教学经验与效果,从教学材料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探索三大方面进行了详述,并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想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联合全直肠保留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 )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STC全保留组手术患者行全结肠切除,保留全部直肠,回肠直肠吻合,观察术后3、6、24个月临床效果及排便功能变化,同期18例STC残留组患者行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手术患者作对比。结果术后便秘无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痛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24个月患者每天大便次数、Wexner失禁评分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残留组低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全结肠切除治疗联合保留全直肠治疗STC安全、有效,术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于经典全结肠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定量评价急性钝挫伤后人体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检测10例男性上臂肌肉单纯急性挫伤患者的局部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于脱机状态下通过Matlab 7.0软件选取患者同一图像上的肌纹理正常感兴趣区(ROI)和肌纹理疑似损伤ROI,提取两个ROI的纹理灰度值的均值(Mean)、灰度值的标准差(SDev)、纹理的密致性(NOB)、纹理基元形状的不规则度(IRGL)、纹理基元的平均大小(SOB)、纹理分布的均匀性(HOD)、纹理分布的方向性(DOD)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POD)8个特征参数,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自动计算两个ROI之间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选取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同部位正常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作为对照,任意选取两个ROI,计算两个ROI之间上述8种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对上臂肌肉挫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上臂肌肉挫伤区局部肌束回声增强,肌纤维层次紊乱,纹理模糊,回声变化较周边肌纹理正常区显著。急性上臂肌肉挫伤患者肌纹理疑似损伤ROI和肌纹理正常ROI之间IRGL、DOD、POD、Mean和SDev等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与健康志愿者任意两个ROI之间该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基于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的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技术能够对急性挫伤后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变化做出较人眼识别更精细的量化诊断,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超声设备具有便携、方便消毒、检查模式多样等优点,可应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评估,为诊治决策的调整提供指导。超声专家还可通过智能化超声装备在4G/5G网络支持下进行超声远程会诊,通过异地操作超声机器人机械臂完成实时扫查,有效缓解隔离区超声医师不足的问题,降低感染风险。目前,超声是唯一能进入隔离区对COVID-19患者进行床旁检查的可视化影像设备。本文分析了超声技术在COVID-19所致肺部损伤及全身多脏器病变检查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就远程超声、超声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