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病原体的常规检测方法。方法 报道 46 1份NGU标本用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 (VIDAS)检测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c,CT)。用支原体检测试剂盒 (MycoplasmaIST)检测 10 3份标本中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umUU和MycoplasmahominisMH)的结果。 结果 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 0 4%和 34 0 %。支原体阳性检测率男女间有显著差异P <0 0 5。结果还表明CT和支原体感染患者集中于 35岁以下年龄段。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对其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依次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 14份正常人群标本用上述方法均未查出阳性结果。结论 VIDAS和IST具有特异性好、阳性率高、操作方便的优点 ,且非批次性操作可满足门诊、急诊病人立等可取的要求 ,有利于性传播疾病的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42.
舒巴坦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抑酶增效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产β-内酰胺酶细胞的抑酶增效作用。方法 以生物法测定33株临床分离的革兰生村菌和5株标准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不解率,抑酶保护率,结果 β-内酰胺酶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各配比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中位数做显著性测试,1:1与4:1配比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舒巴坦与哌拉西林合用提高了哌拉西林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抗菌活性,预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系统的功能及影响因素。方法1800份血标本应用BacT/Alert系统的分析结果对其分离阳性率、假阳性率、阳性最早出现时间及所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1800份血液标本用BacT/Alert全自动血液培养仪检测,检出阳性标本363份(20.2%);平均假阳性率为1.6%;系统总体阳性出现时间分别为≤10小时占20.8%;10~24小时占41.6%;24~48小时占35.6%;超过48小时报告阳性占2%。结论BacT/Alert系统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快速、正确等优点,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条件是正确报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我院老年患者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老年患者分离菌5710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前4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肠球菌属.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21株肺炎链球菌中,19株为青霉素不敏感株,占15.7%;6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分离到114株粪肠球菌和95株屎肠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其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19株.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分别为41.7%、55.0%和56.8%,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6.0%、22.4%和27.3%,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远高于非ESBLs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已出现多重耐药株.结论 老年患者分离致病菌耐药性高于非老年平均水平.定期进行耐药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患者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结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第5天和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2%、94.1%,对照组分别为71.9%和84.4%;组间第5天和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结合西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较单纯西医常规疗法起效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6.
人体诺卡菌病自1890年由Eppinger首次报告以来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我国于1964年报道第一例,自1980年至今已有多例报道,现将我院1例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7.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4∶1)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抗菌活性。尤其对产酶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易产染色体诱导酶的阴沟肠杆菌、铜绿假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钠,其MIC50或MIC90为哌拉西林钠的1/2~1/32和1/2~1/64。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敏感性分别为60.0%,66.7%和76.7%;而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分别为56.7%,63.3%和63.3%;铜绿假胞菌的敏感性分别为72.0%,72.0%和76.0%;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76.0%,82.0%和52.0%。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48.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5,他引:38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住院患者2002年1~8月期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各种基因型的流行分布. 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对86株大肠埃希菌和1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酶抑制剂增强法对产ESBLs菌株作确认试验;等电点测定及PCR扩增对产ESBLs菌初步分型,然后对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并做结合实验. 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8.9%和29.1%, ESBLs菌合计的阳性率为22.9%;ESBLs阳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在50株产ESBLs阳性菌株中,TEM型31株(62%)均为TEM-1型;CTX-M型26株(52%),其中CTX-M-14型11株,CTX-M-22型9株,CTX-M-24型 5株,CTX-M-13型1株;SHV型22株,占44%,SHV-1型5株,SHV-12型5株(4株菌被结合实验结果证实含有SHV-12型基因的质粒),SHV-2a型3株(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2株SHV-2(2)型(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未分出亚型7株,同时结合实验也证实不含有SHV型基因的质粒. 结论 CTX-M型和SHV型是北京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头孢美唑等12种β-内酰胺类药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5—2006年全国15所教学医院产ESBLs非重复的528株大肠埃希菌、31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5株奇异变形菌,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酶烯类敏感率最高(100.0%),头霉素类次之(80.1%~9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活性(78.5%~95.1%)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44.1%~56.2%);头孢他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活性要明显高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吡肟,但对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这种差距缩小,头孢呋辛敏感率〈1.6%;产ESBLs的奇异变形菌对碳青酶烯类、头霉素类和俨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的药物均为100.0%敏感,而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低。结论碳青酶烯类、头霉素类对产ESBLs的肠杆菌科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0.
柯会星  李毅  方保民  缪竞智  胡云建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4):1122-1125,1129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试验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剂,每次0.3 g,bid,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每次0.2 g,bid,静脉滴注,疗程7~14 d。结果:本研究共入选病例76例,剔除2例,可评价病例74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5.7%(23/35)和56.4%(22/39),总有效率分别为94.3%(33/35)和97.4%(38/3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4.2%(23/31)和74.3%(26/35),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7%(3/35)和7.7%(3/39)。结论:国产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