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169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456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66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镜下观察家兔和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于突触前膜上可见突触活性点;在突触前,后膜上有致密物质堆积,尤以突触后膜显著,偶尔在后膜下方的胞浆面见有突触下致密小体。在突触裂之间可见突触间丝。突触小泡有圆形和椭圆形、透明与颗粒小泡之分。尾侧脊束核内有大量轴突终末与树突。树突又分Ⅰ型(无突触小泡)和Ⅱ型(有少量突触小泡)。该核内的突触类型多数为轴-树突触,其次为轴-体突触和轴-轴突触,还见有树-树突触;按照突触小泡形状区分该核突触,则有 S 型、F 型、S-F 型与 F-S 型。突触丝球出现率为20%。本文讨论了突触类型、突触丝球与突触小泡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社区高血压"合作管理"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探讨社区控制高血压经济有效的模式与方法。方法:1998年12月 ̄1999年12月在北京城近郊区及部分企业所辖社区中,由社区全科医生对9740例高血压实施一对一的“合作管理”方式,每月定期随访,为期1年。结果:显示使用管理模式运行良好,医患关系改善,病人依从性提高;健康知、信、行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医疗费用降低。结论在社区实施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人的互动式合作管理模式,对改善医患关系,落实  相似文献   
993.
日本血吸虫32 ku抗原(简称sj32ku)是血吸虫的一种保护性抗原,为研究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该抗原基因的全编码序列按正确的阅读框顺序插入到穿梭质粒 pBCG2100,受控于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 70(Heat shock pro-tein 70,简称hsp70)启动子,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 pBCG-sj32,在大肠杆菌-分枝杆菌两个系统中能稳定复制。重组分枝杆菌于 42℃诱导 2 h或 45℃诱导 30 min,经SDS-PAGE,在 32 ku的位置能见到明显的蛋白条带,表明 32 ku抗原能在分枝杆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94.
仲景《伤寒论》基于内经"下法"理论运用大黄、芒硝、甘遂、大戟等泻下药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运用攻下药物需要掌握其适应症并兼顾患者体质。认真领悟每味药物的用药剂量、剂型和服用时间、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将川芎挥发油制成微囊中间体应用到凝胶膏剂,以解决川芎油不稳定特性,并优化处方及评价体外透皮速率,对药效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通过Franz体外透皮试验仪,以藁本内酯为指标,研究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行为。通过醋酸扭体实验初步评价药效。结果川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的最优处方为NP700、甘油、甘羟铝、高岭土、氮酮、酒石酸、PVPK30、0.5%卡波姆940分别为1.250、5.000、0.025、0.250、0.600、0.025、1.000、2.700 g。凝胶膏剂中藁本内酯透皮速率为5.129 7μg/(cm2·h),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实验于第5、10天保留率分别为93.17%、91.21%,98.94%、92.36%,68.03%、60.78%;镇痛率为63.14%。结论最优处方凝胶膏剂具有良好的黏性,解决了川芎油不稳定的特性,为挥发油类应用到凝胶膏剂等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对24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普通MPP(166例)和RMPP患儿(58例)的临床特点以及淋巴细胞亚群、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E(IgE)等实验室指标,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RMMP患者的特异性指标。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以及血清LDH、CRP、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19+绝对计数鉴别诊断RMPP和普通M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900、0.842,其敏感性分别为86%、90%、82%,特异性分别为75%、70%、80%。结论 CD3+、CD4+、CD19+绝对计数可作为儿童RMP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9.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较大,但其具体的发生机制目前仍尚无明确定论。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含量主要维持胎膜的完整性,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抗胰蛋白酶对炎性细胞来源的酶诱导的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抗胰蛋白酶的降低可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本文将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抗胰蛋白酶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新近研究加以综述,为进一步探索胎膜早破的发生机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