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年2月以来四川省已临床诊断的非典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迄今四川省已临床诊断非典患17例,均为来自广东和北京疫区的输入性病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起病较急骤,88%(15/17)的患体温超过38℃,咳嗽较常见,部分有血丝痰,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居多,X线片显示多叶多段病变特点,初期进展较快而后期恢复较慢。4例作血清学试验,2例阳性。1例尸检标本在电镜下检出冠状病毒颗粒和衣原体样颗粒,RT-PCR扩增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基因片段。死亡2例,已痊愈出院7例。结论 四川地区非典型肺炎均为输入性病例,临床表现与其他地区报道相似,但病情相对较轻,传染性较弱.未造成继发件感染。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防治的研究结果,为四川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相关工作资料,实验方法按照"鼠疫诊断标准"进行。结果通过调查,细菌学检测材料42 429份、分离鼠疫菌183株,鼠疫间接血疑试验血清29 980份、阳性251份,鼠疫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标本7 611份、阳性79份,鼠疫反向血疑试验检测标本833份、阳性31份,发现染疫动物7种,染疫媒介3种,发现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和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鼠疫发生在2县5个乡镇。结论证实了四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发现了青海田鼠疫源地和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0-2008年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媒介蚤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统计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鼠疫监测工作资料.结果 青海田鼠疫源地存在蚤类4科10属19种,以细钩盖蚤为主(62.79%),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次之(30.90%);青海田鼠寄生蚤染蚤率和蚤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0月染蚤率及蚤指数较高,12月和3月则较低;可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青海田鼠疫源地染疫动物和蚤类持续存在,应加强鼠疫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d the vari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dices regarding fleas from natural foci of Microtus plague in Sichuan epidemic area during 2000 to 2008.Methods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on the surveillance data regarding Microtus fuscus plague.Results There were 19 flea species identified and the share of Callopsylla sparsilis was 62.79 percent while the share of Amphipsylla tuta tuta was 30.90 percent on Microtus fuscus plague.The infection rate of fleas and the flea index were the highest in October and the lowest in December and March.Species as Callopsylla sparsilis,Amphipsylla tuta tuta and Rhadinopsylla dahurica vicina could naturally infect the Yersinia pestis.Conclusion Microtus fuscus plague could become epidemic when animals and flea species were infected.We should emphasis on plague monitoring program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健康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盲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2组10~60岁健康志愿者人群共214人,按照0、3、7、14和28 d程序分别接受冻干人用狂犬疫苗和地鼠肾细胞人用狂犬疫苗接种,观察每针次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并采用WHO认可的REFIT法检测0 d、7 d、14d和42 d的血清中和抗体,结果实验组104人,对照组110人,实验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 30%和0. 63%,对照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 18%和2. 85%。两组之间局部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06,P=0. 008),全身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81,P=0. 09),总体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80,P=0. 003)。194人接种5针疫苗,共采集有效标本175份,其中实验组85例,对照组9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针次抗体阳转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第7天、14天血清抗体滴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免疫后第42天两组血清阳转率均为100%。结论两组疫苗未观察到严重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轻微性,在48 h和内症状消失,免疫效果较好。人二倍体疫苗不良反应率更低,产生中和抗体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6.
国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选择6岁~、16岁~和>60岁3个年龄段人群共606名,每个年龄段人群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试验组(共213名)、对照组1(共195名)和对照组2(共198名),分别接种国产流感疫苗和2种进口流感疫苗,比较三组人群接种后副反应发牛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6%(8/213)、4.10%(8/195)和3.54%(7/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P=0.93).3个组H1N1、H3N2和B(亚)型血凝抑制(H1)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9.2%(190/213)、63.4%(135/213)、86.4%(184/213),88.7%(173/195)、61.5%(120/195)、87.2%(170/195),87.9%(174/198)、61.6%(122/198)、84.8%(168/198),各(亚)型抗体总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H1N1=0.94,PH1N1=0.63;X2H1N2=0.94,PH3N2=0.63;X2B=0.75,PB=0.69);3个组H1N1、H3N2及B型H1抗体平均增长倍数分别为10.7、7.3、8.4倍,10.5、6.3、8.3倍,10.2、7.1、8.8倍,各(亚)型H1抗体GMT增长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1N1=0.35,PH1N1=0.70;FH3N2=2.22,PH3N2=0.11;FB=1.51,PB=0.35);3个组H1N1、H3N2及B型H1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213/213)、70.0%(149/213)、95.3%(203/213),100%(195/195)、66.7%(130/195)、97.9%(191/195),99.5%(197/198)、66.2%(131/198)、96.5%(191/198),各(亚)型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H1N1=2.04,PH1N1=0.36;X2H3N2=0.74,PH3N2=0.69;X2B=0.42,PB=0.82).结论 国产裂解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可用于群体性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2008-2009年登革热媒介伊蚊进行监测,分析蚊虫密度,分离登革热病毒。结果 19个监测点蚊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4.05%,白纹伊蚊总密度为5.69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最高,为48.77%;特殊场所蚊幼虫容器指数和成蚊密度均较高,分别为40.74%和15.32只/人工小时;容器指数高峰在7月为30.60%,成蚊密度高峰在8月为7.94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是大多数监测点的优势蚊种,构成比在26.88%~98.37%之间;19个监测点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甘孜州南线未发现伊蚊。内江市隆昌县采集的白纹伊蚊成蚊标本4470只,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白纹伊蚊在四川盆地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有可能造成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8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1.40%,B群所占比例为91.80%,健康人群A群流脑的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70.73%,C群为31.39%,3岁以下幼儿A群和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10%和21.24%,均低于3~14岁儿童(71.55%和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69和21.69,P0.01)。结论四川省Nm带菌以B群带菌为主,3岁以下儿童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症状监测是较之病例监测更为敏感的疾病监测方法,"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后疾病监测中进行了症状监测尝试。现就"5.12"汶川地震后症状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运行、监测结果、系统评价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以期对未来症状监测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步法快诊霍乱技术现场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霍乱一步法快诊试剂”在国内部分地区现场应用及与常规分离鉴定法的比较结果。共观察了 79份粪便标本直接使用“一步法快诊”的检测结果及 47份标本增菌 6 - 8小时后同样用该法的检测结果。现场考查表明 ,一步快诊法适用于检查急性期病人 ,从粪便标本中不仅能查出活菌 ,还能检查就诊前服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 ,其检出率高于常规培养法 (χ2 =17 2 5P <0 0 0 5 ) ;而增菌后标本的一步快诊法能得到和常规法完全相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可用于检定轻型病人和健康带菌者 ,但比常规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