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与术后种植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与术后种植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为肝癌术后种植转移的早期诊断、预测和预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的腹腔灌洗液,采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技术计数其中的肝癌细胞数量,并对术后腹腔内种植转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肝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计数与术后腹腔内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γ=0.628),其中术中肝癌破裂组、肝癌部分切除组、肝癌自发破裂组为术后发生种植转移的高危组.结论 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数量对术后种植转移的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肝癌术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术后种植转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2.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多医疗领域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现代麻醉学的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还包括门诊、内镜科等,这就使麻醉医生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放射学科与麻醉学的结合为麻醉手术提供了更精确、更安全和更高效的方法,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领域带来了许多前沿创新。该文综合归纳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该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相关应用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该文重点讨论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等具体应用,并探讨了深度学习在麻醉学领域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对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PC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方法150例肝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术后行曲马朵静脉镇痛(PCIA)。Ⅰ组不用托烷司琼;Ⅱ组术毕静注5mg托烷司琼;Ⅲ组术毕静注2.5mg托烷司琼,PCA泵内加托烷司琼2.5mg;Ⅳ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5mg;V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10mg。观察术后2、24、48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Ⅱ组-V组和I组比较,2、24h和48h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P〈0.05);Ⅲ组-V组和Ⅱ组比较,术后48h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Ⅳ组和V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都能显著地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加入PCA泵内持续泵入,48h时的止吐效果要好于术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在40%O2下吸入1%氟烷4h,诱导1次,或按分组需要间隔42d后同上再吸入1次,再隔42d后同上再吸入I次,诱导3次。对照组只吸入40%O2。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种细胞按一定的分类和比例混合培养,再加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的上清液,对照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ADCC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氟烷诱导3次豚鼠肝细胞毒性作用包括特异性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氟烷诱导1次豚鼠ADCC作用仍需氟烷对离体肝细胞的再次诱导。Kupffer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生成的特异性抗体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体液免疫主要是ADCC,单纯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不能杀伤肝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弱与吸入氟烷有关。  相似文献   
25.
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它可以将生物学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移植到固相的介质芯片上,并使其连续化和微型化。这是对传统生物技术如检测、DNA杂交、分型和测序技术等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基因芯片技术一经出现以后,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在诸多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扼要介绍基因芯片的概况及其在麻醉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大鼠直接处死;假手术组开腹后60 min关闭腹腔;缺血再灌注组阻断70%肝血流60 min,再灌注4 h;生理盐水组予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8 ml/kg,30 min后阻断70%肝血流60 min,再灌注4 h;川芎嗪组予腹腔内注射川芎嗪80 mg/kg,30 min后阻断70%肝血流60 min,再灌注4 h。速率法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川芎嗪组血清ALT、AST、IL-1和TNF-α水平均比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则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川芎嗪组大鼠肝细胞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为轻。结论: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7.
恶性高热(MH)是一种家族性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与肌浆网内Ca~(2+)过度释放有关,临床上以机体高代谢状态为主要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高二氧化碳血症、重度酸中毒、心动过速等。目前对其发作时的钙离子调节及后续的病理生理改变尚不清楚,故拟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MH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白介素-10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10(IL-10)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它能够抑制局部组织及全身过度释放致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同时还能上调部分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极有可能在炎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对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PC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方法150例肝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术后行曲马朵静脉镇痛(PCIA)。Ⅰ组不用托烷司琼;Ⅱ组术毕静注5mg托烷司琼;Ⅲ组术毕静注2.5mg托烷司琼,PCA泵内加托烷司琼2.5mg;Ⅳ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5mg;Ⅴ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10mg。观察术后2、24、48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Ⅱ组~Ⅴ组和Ⅰ组比较,2、24h和48h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Ⅴ组和Ⅱ组比较,术后48h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都能显著地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加入PCA泵内持续泵入,48h时的止吐效果要好于术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30.
背景 非去极化肌肉松驰药(nondepolarizing muscle relaxations,NDMRs)在临床麻醉及重症监护应用广泛,其作用靶点位于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s,NMJs)突触后膜的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le-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nAChR),多种因素可影响其临床药效. 目的 阐述影响NDMRs效能的有关m-nAChR改变的因素,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内容 乙酰胆碱受体质和量的改变,包括受体的数量、分布密度、脱敏、磷酸化、构象和亲和力、离子通道阻滞的改变以及脂质和ATP对受体的影响等,都将影响NDMRs效能. 趋向 希望为探讨NDMRs效能变化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