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比较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试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KCs);测定培养基pH值、细菌接种量、血清蛋白结合对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抗菌活性的影响;活菌计数法测定抗生素后效应(PAE);测定防耐药变异浓度(MPC)。体内试验采用小鼠的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身感染模型,静脉给药保护后测定药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采用免疫低下小鼠大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尾静脉给药24 h后的大腿肌肉感染菌量变化。结果:阿莫西林的MIC90高于哌拉西林,但血清蛋白结合的影响小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均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全身感染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阿莫西林的ED50小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腿肌肉感染的免疫低下小鼠治疗效果优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在体外抗菌作用次于哌拉西林,但体内抗菌作用优于哌拉西林。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评价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经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行LASIK手术后58例屈光回退的患者给予托吡卡胺眼液点眼:睡前点1次,5min后再点1次,连续使用1个月。最短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LASIK术后3~6个月、6~12个月出现屈光回退小于-1.00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3%、80%。LASIK术后3~12个月出现回退-1.00~-2.00D的患者,有效率占25%。用药后裸眼远视力及屈光度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LASIK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患者,可采用托吡卡胺眼液治疗,以放松眼部的过度调节,降低屈光度,达到提高裸眼远视力的目的。其中,屈光回退较少的患者,通过其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而对屈光回退较多的患者疗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总结重度高压电烧伤早期救治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以来先后收治的13例高压电烧伤患者早期救治的过程进行了总结。结果:由于重视早期救治的重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组织损害的程度,对肾功能的保护、感染的控制大有益处,愈后均能参加普通生产劳动。结论:对重度高压电烧伤患者重视早期的救治,愈后满意。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治疗后辅助排石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1为对照组,ESWL治疗后应用黄体酮20mg,肌注,2次/d,排石无糖颗粒5g,3次/d;组2为实验组,ESWL治疗后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口服坦索罗辛0.4mg,1次/d。每例患者观察时间不超过2周。结果:在观察时间内两组排石率分别为82.5%和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坦索罗辛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治疗后的辅助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孟玉菡  李双  胡婷  马丁  卢运萍  汪辉 《癌症》2010,29(1):15-19
背景与目的:宫颈腺鳞癌是宫颈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发病率较低。本研究分析宫颈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探讨宫颈腺鳞癌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4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选取同期88例宫颈腺癌作为对照组,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腺鳞癌患者肿瘤直径>4cm占47.7%,对照组占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为低分化者研究组占56.8%,对照组占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11)、FIGO分期(P=0.013)、间质浸润(P=0.05)、淋巴结转移(P=0.017)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P=0.032)和淋巴结转移(P=0.01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瘤生存率宫颈腺鳞癌患者分别为83.3%和80.7%,宫颈腺癌患者分别为87.1%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腺鳞癌具有瘤体大、组织学分化差的临床特点,FI...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有效性、稳定性及角膜形态的变化对视力的影响,以便指导手术设计,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51例6~14岁患儿53只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术后各时间段的平均裸眼远、近视力,平均矫正远、近视力都明显好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较术前平均增加4.89 D,球镜屈光度较术前平均减少5.73 D。术后1~3个月Sim k等效值平均回退量为0.42 D,球镜屈光度的平均回退量为0.45 D;术后3~6个月两者的回退量分别为0.30 D和0.32 D;术后6~12个月两者仍然有0.26 D和0.23 D的回退,在各时间段中两者的回退变化相一致;Sim 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时间段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是有效的,但是稳定性低于成人及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角膜地形图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在成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变化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4.77 D( 3.50~ 6.7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39 D( 3.25~ 6.75 D),平均裸眼远视力:0.12(0.04~0.3),平均裸眼近视力:0.23(0.05~0.8),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23(0.05~1.0),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41(0.05~1.2).术后12个月,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0.47 D( 0.00~ 1.2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0.27 D( 0.00~ 1.00 D),平均裸眼远视力:0.48(0.1~1.0),平均裸眼近视力:0.78(0.4~1.5),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66(0.4~1.2),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91(0.5~1.5).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 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8.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提高。目前宫颈癌的治疗仍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年轻的宫颈癌患者,放疗会损伤卵巢功能,可能导致一系列更年期症状,并且还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宫颈癌的化学治疗尤其是手术前后的辅助化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文章就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最新进展及治疗策略做一大致总结。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8年收治的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TURBT术。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术后7~18个月均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后随访1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患者和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因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其余2例未见肿瘤复发。6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患者中2例死于远处转移,其余4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并术后辅助放化疗,有利于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后在100%(室内照明105LUX)、48.5%、10%、10%+眩光四种不同光照度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变化。方法将73例(131眼)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组(实验组)和标准LASIK组(对照组),分别检查100%、48.5%,、10%、10%+眩光四种不同光照度下患者术后第10天、第1个月、第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观察患者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光照度下,术后早期,标准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均可对人眼的对比敏感度产生影响。在光线充足(100%)和中等暗度(48.5%)的条件下,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主要在对比敏感度的中频区(6c/d、12c/d)优于标准LASIK(P〈0.05);在光线暗淡(10%)和/或眩光(10%+眩光)的条件下,高阶像差主要影响低频和中频区(3c/d、6c/d),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对比敏感度在低频区(30c/d)明显高于常规LASIK组(P〈0.05)。结论在光线充足的光照度下,标准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大致相同,低光照度下,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优于标准LASIK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