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婴儿维生素K缺乏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1 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一类具有萘醌基团的衍生物 ,维生素K有四种 :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 ,是食物中维生素K的重要来源 ;维生素K2 ,主要由肠道菌种不同 ,其合成的维生素K2 侧链长度不同 ;维生素K1、K2为脂溶性 ,需胆盐参与吸收 ;维生素K3、K4 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 ,吸收无需胆盐。凝血因子Ⅱ (凝血酶原 )Ⅶ、Ⅸ、Ⅹ这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维生素K ,成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维生素K是如何激活凝血因子而发挥凝血作用的呢 ?维生素K首先在磷酸辅酶I的作用下变成维生素K氢醌。在维生素K氢醌等与…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测压是广泛使用的评价消化道功能的检查手段,对消化道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替代的。文章从结肠压力信号中提取有效的特征,采用学习矢量量化的方法进行结肠压力信号的识别。学习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将结肠压力信号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组,与初始的医疗诊断相符合。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根据结肠压力信号识别肠道各段的动力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的内窥镜系统和主动式机器人内窥镜系统的差别作了比较,又对机器人内窥镜系统的工作环境——人体肠道内部的状况作了详细讨论,由此提出了对主动式机器人内窥镜系统的设计要求。介绍了一种基于蚯蚓运动原理的主动式微小机器人内窥镜系统,对微小机器人机体的构造及其驱动原理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种微小机器人机体介入人体肠道的方法:用锥形导引管引导,将微小机器人送入肠道,避免了由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引起的机器人机体卡住或损坏。  相似文献   
14.
我国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调查我国 0~ 6岁儿童的维生素A(VA)营养状况。 【方法】 以分层抽样法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内地和边远三层 ,抽取 1 4个省、市、自治区的 8669名儿童进行问卷和血清VA含量测定。以FoxBase建立数据库 ,以Epinfo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F、t检验和多元回归处理。 【结果】 儿童血清VA均值为(1 .0 6± 0 .33) μmol/L ,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 (SVAD)患病率为 1 1 .7%。儿童血清VA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 ,富含VA食物摄入频率的增加 ,所在地区呼吸道、发热、腹泻发病率的降低 ,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所在地区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升高 ,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均 <0 .0 0 0 )。儿童血清VA水平 ,取血前 2周内曾患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者明显低于未曾患病者。母亲是少数民族者明显低于母亲是汉族者 (P均 <0 .0 0 0 )。多元回归结果表明 :年龄小 ,未食用乳、蛋、鱼虾、肝炎、鱼肝油 ,曾患呼吸道感染、腹泻 ,所在地区及家庭经济状况差 ,母亲文化程度低 ,母亲为少数民族是其血清VA水平低下的危险因素。 【结论】 我国儿童血清VA含量尚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499例儿童肺炎血液气体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各种原因造成的伤残者在生活上存在着许多困难。帮助和恢复他们的生活能力,甚至让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当代科学技术面临的一项造福于人类的崇高事业。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众多的伤残者,迫切需要社会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人群监测和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在中国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研究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孕满20周及以上胎儿及婴幼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进行分析。人群监测采用社区调查和医院登记相结合的方法,医院监测来自当地医院妇产科及B超检查的登记册,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出生缺陷发生率及顺位,孕20周至生后7d或至3岁时的差异。结果 2002至2004年医院监测累积出生4855人,出生缺陷11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2.7/万出生;人群监测累积出生6420人,出生缺陷22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47.4/万出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孕20周至生后7d的常规监测年龄段,医院和人群监测资料出生缺陷均以神经系统畸形为主,神经系统、耳部畸形、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皮肤缺陷发生率均为人群监测高于医院监测。人群与医院监测的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一致,依次为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脑膨出、唇和(或)腭裂。当人群监测年龄延长至3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844.2/万出生,是孕20周至生后7d人群监测数据的2.43倍,是医院监测数据的3.63倍。人群监测孕20周至3岁时出生缺陷顺位变化较大,前5位依次为腹股沟疝、无脑畸形、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裂。结论出生缺陷的水平和顺位与监测方法和时段密切相关,在常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基础上,可将部分出生缺陷监测时间延长至3岁,可发现更多常规监测以外的出生缺陷种类,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出生体重儿保健管理的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高增长的速度及差异,了解干预效果。方法 对101例低出生体重儿从出生随访至36个月,采用NCHS标准,用Z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和综合干预,与19例未经干预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 101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SDS值〈-2s的比例随着年龄5的增长逐渐降低,到36个月98%达正常范围且SDS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20年来,全球各地相继报道了许多有关婴儿维生素K(VitK)缺乏出血及相关研究进展,认为VitK缺乏症是世界婴儿出血和死亡的重要原因。VitK缺乏可发生任何部位的出血,但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VitK缺乏是婴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婴儿健康。1995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次B样条小波的结肠镜图像暗区中心点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用三次B样条小波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算子对结肠镜图像的亮度分量Ⅰ进行边缘提取,找出所有类似圆弧状边缘线的圆心经加权求和后得到内窥镜图像暗区真正的中心点,弥补了传统方法中因暗区不明显而无法确定中心点的不足,并用所求的中心点来引导肠镜前端导管,起到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